#
    • 山海協作 互利共贏(“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一場大雪過后,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盤峰鄉的雪凇美景引來不少游客,靈江源村民宿經營者王鳳娥更忙了。“9個房間早訂滿了。”她說,一年前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自己從售賣毛竹轉行經營民宿,收入提高兩三倍。
      “縣政府前后投入400多萬元,提升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農家樂業主。通過驗收的農家樂業主,可獲4萬元補助。”靈江源村村支書鮑先進說,目前村裡開辦了16家農家樂,經營都不錯。
      “十三五”以來,磐安為發展休閑旅游業累計投入7.5億元。作為經濟相對落后的山區縣,磐安財政資金何來這樣的“大手筆”?【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1月08日 第 01 版)
    • 從這裡,開啟跨世紀航程(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
      日前,記者從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了解到,自2006年建新館至2020年底,紀念館累計參觀人數已達1828萬人次。僅2019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就迎來超200萬名參觀者。同年,紅船到南昌、西安、北京、貴陽等地巡展。
      李曉彤是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每當說起紅船的歷史,就會由衷地自豪。“在西安巡展,有一位老先生反復看了三天。還有小朋友拉著我的手,聽我講紅船故事。”【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1月20日 第 01 版)
    • 復墾增糧田 種地得補貼(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冬日裡,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臨一村種糧大戶鐘金良更忙了,“為了做好麥苗防凍,每天從早忙到晚。”
      去年,鐘金良承包的400畝田地收獲40萬斤糧食,預計能有60萬元產值,“新增了200畝耕地,產值比之前高出一倍。”
      鐘金良新承包的這200畝耕地,之前是一片廢舊廠房,鎮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建設用地復墾,並完善了農耕路網和溝渠建設。這塊地去年5月通過驗收,后來又經由公開招投標,被鐘金良承包下來。【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1月24日 第 01 版)
    •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偉大祖國繁榮富強


      農歷新年在祝福聲中開啟。線上生活,帶來過年新體驗﹔文旅活動,增添節慶新方式﹔暖心服務,更讓春節多了許多溫情和感動……新年新氣象,人人喜氣洋洋,處處熱熱鬧鬧,神州大地洋溢著歡歌笑語……
      視頻連線 雲上拜年
      “媽媽正在社區裡跟這些阿姨吃團圓飯呢,女兒你放心吧……”浙江杭州市採荷街道潔蓮社區69歲的居民張麗娟拿著手機,時不時地變換角度,讓女兒通過攝像頭看看團圓飯現場……今年,社區組織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集體過年,大家紛紛通過視頻連線,和親人互致問候。挂斷視頻,張麗娟笑著說:“活動太暖心了,我要拍照發朋友圈,再給女兒看看!”【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2月13日 第 01 版)
    • 春節堅守在崗位 守護平安幸福年(新春走基層)


      深夜值守,民警在大街小巷守護萬家平安﹔城市運輸,公交司機為市民提供便捷出行服務﹔施工現場,工人們加班加點推進工程進度……春節假期,仍有許多人默默堅守在崗位上,他們胸有真情、心懷大愛,用付出與擔當,為廣大群眾守護平安幸福年。
      服務保障 暖心貼心
      “丁零零”電話聲響,廣州市110報警服務台指揮一科副科長楊汝華立即接起電話,詳細記錄時間、地點和經過等警情信息,並迅速與事發地派出所聯系……
      春節假期,從早晨上班到夜班值守,楊汝華幾乎沒有空閑時間,隻有吃飯時輪班休息一會兒。“每逢過年過節,大家休息了,我們就更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楊汝華說。【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2月17日 第 01 版)
    •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


      沐浴明媚春光,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鸕鳥鎮,游客張奧被當地恬靜安逸的田園生活吸引,這裡的便捷服務也讓人印象深刻。她在網上預訂了民宿,“刷身份証后半分鐘就辦好入住手續,抬腳就進入了景區”。
      “點點手機,虛擬現實賞景、掌上導航、在線預訂等一站式服務都能輕鬆實現。”鸕鳥鎮鎮長郭健告訴記者,依托“杭州城市大腦·余杭平台”,鸕鳥鎮今年打造了“數智旅游”。
      不止鸕鳥鎮,浙江各地依托秀美風光與數字化改革成果,把鄉村旅游辦得紅紅火火,引得八方客來。像張奧一樣,不少體驗過浙江鄉村游的游客贊嘆之余也在議論一個話題:道路平整、村容整潔、設施完善、服務精細……為啥浙江的鄉村這樣好?【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4月02日 第 01 版)
    • 外貿,穩中提質開門紅(“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要求“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進口”“優化出口商品質量和結構”“引導企業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外貿質量齊增,實現開門紅。
      “這是我們最新的數控精密加工中心,原材料進去,出來就是成品。孔洞和螺絲的精密度能做到頭發絲的百分之一。”浙江慈溪市博力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立君說,今年以來,生產線就沒有停過,訂單已經排到2023年4月。【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4月19日 第 01 版)
    • 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強調要從中國革命歷史、優良傳統和精神中汲取養分。
      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即日起,本報推出“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專欄,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訪當事人、憶當年事,重溫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生動回顧紅色聖地光榮的革命歷史、優秀的革命傳統、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反映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艱苦奮斗改變發展面貌、不斷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凝聚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50多名黨員到90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5月17日 第 01 版)
    • 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乘風破浪向未來


      初夏時分的長三角,處處綠意盎然。行走其間,無論是遠眺黃浦江兩岸的高樓大廈,還是近看皖北鄉村的田園風光,都能感受到這片地區的強勁活力。
      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區域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24.55%,較去年同期提高0.44個百分點。
      不止鸕鳥鎮,浙江各地依托秀美風光與數字化改革成果,把鄉村旅游辦得紅紅火火,引得八方客來。像張奧一樣,不少體驗過浙江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5月24日 第 01 版)
    • 濤頭村——鮮貨銷路好 增收路子寬(沿著高速看中國)


      天微微亮,一輛滿載青蟹的貨車緩緩駛出沈海高速三門收費站,駛向上海。
      “車上有我家的青蟹咧!”家住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海潤街道濤頭村的林后招是青蟹養殖大戶,他自豪地說,今天裝車的這批老早就被預訂,價格也不錯。“這次一共賣了5000多元。”
      林后招告訴記者,自己養殖青蟹有年頭了,得益於良好的水土條件,三門出產的青蟹殼薄螯大,肉質細嫩鮮甜,很受顧客青睞。【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6月15日 第 01 版)
    • 圖片報道


      6月25日,改擴建后的浙江嘉興火車站重新投入運營。
      嘉興火車站是滬杭甬鐵路的沿線老站,於1909年投入使用,先后歷經多次翻新改造。此次改擴建工程於2020年5月開工,1︰1復原了1921年嘉興火車站老站房,站體設計為地面一層、地下多層,是我國首個全下沉式火車站。
      圖為改擴建后的嘉興火車站。【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6月26日 第 01 版)
    • 浙江:山海協作升級


      盛夏時節,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聚寶村的500多畝荷塘花開正盛,游客絡繹不絕。
      “通過流轉荒地,打造出這片‘荷塘月色’,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聚寶村村委會副主任羅群介紹,“多虧了山海協作工程,讓我們這個小山村煥發出新生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山海協作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這些年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推動浙江成為區域發展最為協調的省份之一。【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02日 第 01 版)
    • 浙江著力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全面對接


      紅瓦白牆的聯排民居門前,綠樹成蔭,人來人往﹔平坦整潔的馬路兩旁,果園與花海交相輝映。雖然在城區買了房,土生土長的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灣底村姑娘吳莉娜,更多的時候還是會住在村裡。“這裡有我的鄉愁,也方便做旅游生意,而且生活也很便利。”
      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行走浙江,很難察覺出城鄉之間的邊界。
      從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到率先制定實施城鄉一體化綱要﹔從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浙江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03日 第 01 版)
    • 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太陽西斜,暑氣稍散。一聲銅鑼開場,接著二胡、大鼓等樂器奏響,村頭頓時熱鬧起來。循聲望去,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烏岩頭村的文化禮堂內,村民們正在演奏絲竹鑼鼓樂。閑暇時光,除了遛彎、聊天,村民們有了更豐富的選擇。
      有滋味的生活,源自浙江對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孜孜以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提出:共同富裕既包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包括文化文明的繁榮興盛﹔既包括物質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精神富有越來越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突出任務。”浙江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浙江把文化文明擺在示范區建設的突出位置,著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04日 第 01 版)
    • 嘉興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3年引進17個百億元投資項目,集成電路、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高新產業迅速集聚﹔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居浙江省第一……浙江省嘉興市正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集聚高新產業
      直徑僅7微米的化纖細絲,以每秒60米的速度從高處飄落,而后72根細絲擰成一股長絲,在1分鐘之內形成4000米的絲束……這裡是位於嘉興桐鄉市的新鳳鳴集團5G長絲車間,要在高速作業中准確選出飄絲、飄雜,靠肉眼無法完成。【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30日 第 01 版)
    • 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金黃稻谷千層浪,累累瓜果十裡香。農民豐收節裡話豐收,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滿是感慨:“咱農民趕上好時代,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
      程夕兵至今念念不忘,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沿著田埂下到麥田,和大家聊起了糧食生產。“總書記這麼關心我們農民,鄉親們心裡暖烘烘的。”老程說,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種糧補貼給力,技術服務到位,高標准農田旱澇保收,“咱種糧越來越有底了。”
      慶豐收、感黨恩,在塞上江南,在洞庭湖畔,在華北平原,一個個農民豐收節現場,歌聲鑼鼓響起來,民俗秧歌舞起來,這是億萬農民的喜慶節日,這是偉大祖國的豐收禮贊!【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9月24日 第 01 版)
    • 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


      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致賀信。習近平主席強調,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引發熱烈反響,與會嘉賓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充分體現了對全球信息化發展浪潮的深刻思考,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真正實現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激發數字經濟活力
      習近平主席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09月27日 第 01 版)
    • 鮮亮“中國紅” 激揚愛國情(祖國頌·同升一面旗)


      10月1日6時許,北京天安門廣場。升國旗號角吹響,國旗護衛隊護旗而出。“向國旗——敬禮!”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群眾的注視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升國旗儀式結束,人們久久不願散去。68歲的江西游客孫雲峰,用力揮舞著手中的國旗,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感謝黨和政府,如今吃穿不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從廣袤鄉野到城市街巷,從東部沿海到內陸腹地,五星紅旗在神州大地迎風飄揚。【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10月02日 第 01 版)
    • 國泰民安 歡度國慶(祖國頌)


      國慶假期,神州大地一派喜慶氛圍。激揚愛國情、共筑中國夢成為干部群眾歡度國慶的鮮明底色——
      在革命遺址尋找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立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在文化場所汲取豐富知識、鍛造精神力量,感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豐碩成果﹔在廣袤鄉間飽覽自然風光、領略農村新貌,目睹鄉村振興戰略宏偉落子、步步推進……
      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如同一串串動人音符,奏響飽含家國情懷的壯美旋律。【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10月04日 第 01 版)
    • 豐收中國 最美畫卷(祖國頌·共賞好風景)


      “加把勁哦,釀新酒呦!”勞動號子喊起來,村民們干得更起勁。
      國慶假期,浙江省開化縣大溪邊鄉上安村的500畝高粱喜獲豐收。整整一上午,村支書余雄富穿梭在田間,和村民們一起收割、脫粒、晾晒。微風吹過,熱氣消散,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今年全村紅高粱產量達40萬斤,質量也好,能釀10多萬斤好酒!”余雄富熟練地摘下一穗高粱,放在手中捻了捻,仔細端詳品相,“這幾年我們的高粱產業越做越大,村民有了致富路,上安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發展紅高粱產業,日子越過越幸福。”【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10月06日 第 01 版)
    • “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從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出發,一路向北約30公裡,就到了臨平區塘棲鎮莫家橋村。老年食堂后廚,灶火正旺,熱氣蒸騰。廳堂外,80歲的王德福阿婆和幾位老人安坐桌旁,等待午餐開飯,大家高興地說:“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隨行的莫家橋村黨委副書記陳強介紹,村裡之前很多老年人“生活無憂,就是做飯不方便”。
      讓村裡老年人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讓老年食堂成為獨居老人交流的平台,是杭州市著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完善服務保障機制的重要一環。【詳細】


      《人民日報》( 2021年11月28日 第 01 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