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牛天賜》是怎樣一種幽默?

17個爺們兒演68個角色 郭麒麟首演話劇驚艷了導演

姜雄

2020年01月06日09:14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老舍的《牛天賜》是怎樣一種幽默?

1月4日,話劇《牛天賜》導演方旭和演員劉欣然來到杭州,與觀眾一起聊話劇《牛天賜》幕后花絮,共讀老舍先生的作品。

話劇《牛天賜》為紀念老舍先生120周年誕辰而創作,改編自老舍先生長篇小說《牛天賜傳》,前幾天,該劇剛剛在北京完成了首演,大受觀眾好評。3月4日-8日,該劇將由杭州演藝集團引入杭州,在杭州大劇院歌劇院連演5場。

發布會現場,杭州人的名片“阿六頭”安峰,暢銷書作家陸琪與導演方旭、演員劉欣然對談暢聊。在他們的對談中,大家對老舍,對這部戲有了更多的了解。

作為蜚聲中外文壇的“文學大師”,老舍先生一向以獨特的幽默詼諧的風格著稱。《牛天賜傳》就是他風格日趨圓熟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既不“官樣”,也不“體面”的“民國文藝小青年”的蹣跚成長史。

話劇《牛天賜》是方旭第六次改編並導演老舍先生的作品,也是小說《牛天賜傳》首次被改編並搬上話劇舞台。現場,他坦言,這次改編很難,很頭痛,曾經讓他“盯著電腦,兩三天也改不出一個字兒來。”

難在哪?“老舍先生不怎麼講故事,但能讓人們記住一堆鮮活的人物。”“老舍的文風是夾敘夾議的,有的事情未必精彩,但議論十分好看。”“《牛天賜傳》以全知視角敘述,好多精彩的語言沒法轉化成任何一個角色的台詞。”方旭明白,要將老舍先生的文學作品轉成戲劇,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呈現方式。最終,他找到了,創造了一個原著中完全沒有的人物——“門墩”,“門墩”其實是牛家門口的石墩,這個門墩“活”了,擔負起“全知視角”,讓整個戲有了方向。

劉欣然已經是第四次跟方旭合作。他覺得這一次的戲是“最好玩的”。整部劇,沒有一個女演員,17個人全是爺們兒。並且,這17個爺們兒要演68個不同年齡、身份、性別的角色,最多的一個人要演9個角色,需要換妝13次。另外,“人偶結合”的表演方式很有創意,將“牛天賜”的嬰幼兒期呈現得特別有趣。

談到這部戲的主演郭麒麟,方旭說,就像這部戲的名字,是“天賜”的機緣。最初投資方推薦郭麒麟時,想著是郭德綱的兒子,方旭只是覺得可以“禮貌性地見見面”。沒想到,一見面,“確認過眼神,就互相看對眼了”。其實在最近的網絡熱劇《慶余年》中,郭麒麟演的“范閑”之弟“范思轍”令人驚喜,小郭終於走出了“老郭”的“陰影”,被視作會演戲的演員了。后來,看了舞台上的郭麒麟,演得太靈了,以至於方旭都被驚著了:“這孩子到底是郭麒麟,還是牛天賜?”

(責編:祝舒銘、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