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人群從城到鄉、由老及少,一年舉辦5000余場活動

嘉興圖書館辦成“連鎖店”(解碼·文化權益)

竇瀚洋

2020年01月16日14: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嘉興圖書館辦成“連鎖店”(解碼·文化權益)

核心閱讀

嘉興市圖書館是個地級市圖書館,一年舉辦的活動有5000余場,參與者從城到鄉、由老及少,人氣十足。令人驚訝的成績背后,是他們找准自身定位,不比場館大小、不拼藏書多少,把服務對象鎖定在鄰裡和鄉親﹔是他們創新機制,實行總分館一體化模式,特色鮮明的各個分館像“毛細血管”,將精神養分輸送到各個角落。

浙江嘉興有一座圖書館引人關注——嘉興市圖書館。這個地級市圖書館,一年舉辦的活動有5000余場,參與者從城到鄉、由老及少,場場人氣十足。

不比場館大小、不拼藏書多少,一座普通的地級市圖書館,靠什麼吸引人?

提供培訓,老年人來學技能

走進位於海鹽塘路的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快步走到一面足足高出自己1倍的展板前,踮著腳說:“你看,這就是總館去年所有的活動。”展板上,12個月的活動主題、時間和地點,都寫得清清楚楚。她熱情地介紹說:“這只是總館,18個鄉鎮(街道)分館的活動更豐富。”

來到二樓的信息服務與體驗中心,老年電腦培訓班剛下課,老人們圍坐在電腦前,交流課堂內容,重復操作步驟,學習熱情很高。

沈紅梅介紹,這是圖書館信息技術與服務部針對老年人免費開設的夕陽紅e族老年信息素養培訓班,教他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從2011年至今已堅持了9年,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去年有1萬多人次報名參加。

時間久了,學員們跟工作人員也變得熟絡,在這裡還結交到不少朋友,有的人泡在圖書館的時間,比待在家裡的都長。

83歲的陳茹美就是學員之一,2018年3月,她報名參加了電腦初級培訓班,從不曠課。去年4月,工作人員發現往日熱情開朗的陳茹美變得郁郁寡歡,也經常缺席。經過了解,老人的老伴不久前離世,一時間難以走出悲傷情緒。工作人員主動聯系她,給予陪伴、傾聽、安慰……現在的陳茹美已經走出陰霾:“是圖書館陪我走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我現在到圖書館,就像‘走親戚’一樣。”

來報名的有不少是空巢老人,學習之余也能找人聊聊天。老年人的學習速度慢,培訓時要特別有耐心,“好多老人都為我們工作人員點贊,說他們比自己的孩子還有耐心。”沈紅梅笑道。

如今,這樣的活動不光總館有,也同步到了18個分館。鄉鎮老人在自家門口,也能參與培訓活動。

總分館互動,活動各有特色

從總館驅車半小時,來到南湖區七星街道分館,透過玻璃窗,智慧書房內好不熱鬧。刷臉進入書房,一堂繪本故事會正在開講,志願者老師講得繪聲繪色,孩子們圍坐一團,聽得入迷。

“這是與總館同步開展的‘好寶貝課堂’。”七星街道分館館長季慧娟說,通過給學齡前兒童講繪本故事,幫助他們認知自我、社會與自然,並逐漸培養閱讀興趣,“如今,鎮上有了分館,還有豐富的活動,家長再也不用帶著孩子跑到城裡去借書。”

去年3月,季慧娟從南湖區余新分館調到這裡當館長,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分館的搬遷工作。新館面積更大、設施更全,還統一配備了智慧書房,圖書館晚上6點閉館后,智慧書房還會營業到10點。

令季慧娟壓力最大的就是籌備活動,不僅要同步總館的活動,還要打造分館特色,節假日、寒暑假期間更是一天有好幾場活動,分館隻有5名工作人員,忙起來人手十分緊張。

“結合當地的舞龍文化,分館推出了‘禾禾龍韻’手工制作特色活動。”季慧娟介紹道,分館還走進幼兒園、小學,開展“圖書館第一課”活動,邀請當地派出所、醫院工作人員走進分館,為老年人開辦健康講座、防詐騙課堂。一年下來,舉辦的活動就有200多場。

為啥這麼拼?季慧娟說,總館定期召集分館長交流經驗和評優,分館之間也悄然展開了競爭,“大家干勁十足,我們當然不能落后。”她坦言雖有壓力,自己也成長不少。

“現在許多分館的特色活動辦得比總館還精彩。”嘉興市圖書館副館長許大文說,希望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讓總館與分館交流分享好的經驗。

一鎮一館,延伸服務觸角

別看現在辦得有聲有色,回憶分館建成之初,沈紅梅沒少吃閉門羹,“建圖書館分館有啥用”是她收到的最多答復。“一趟趟上門拜訪,嘴皮子都要磨破了,這才說動了鄉鎮建分館。”沈紅梅無奈地說。

2007年,在市政府的幫助下,南湖區、余新鎮和嘉興市圖書館各出資10萬元,建成了首個分館——南湖區余新分館。如今,嘉興市全部10個鄉鎮和其中8個街道都有了自己的分館,分館由嘉興市圖書館、所在區和鄉鎮(街道)各出資12萬元共同建設,場地和水電支出等由鄉鎮負責,館長由總館指派,並按照統一的標准進行管理與考核。

“今年又有5個分館要搬遷或新建,最大的分館面積有1500平方米。”許大文說,這在以前簡直不敢想象。

新建分館成了趨勢,可位於秀洲區王店鎮的王店分館卻遲遲不願搬家,這是為啥?

在王店糧倉群,一幢幢“頭戴草帽”的圓筒形建筑,是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仿蘇聯制式糧倉,如今已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店分館就在這裡。

王店分館館長孫潔說,去年8月分館搬到這裡,本打算用作臨時過渡,鎮上也在建文化綜合體,預留了分館的位置。誰知搬到這兒后就不想走了。“這裡以前儲存糧食,經過改造成了王店鎮的‘書房’,為大家提供精神食糧,有傳承、寓意好。”孫潔說。

如今,王店分館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還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每月接待讀者1.3萬多人次,成了當地的“網紅館”。“經過商討,我們決定不搬了。”孫潔笑著說。

經過多年努力,2015年,嘉興市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嘉興市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標准,2018年又升格為省級標准。

“之所以要實現城鄉同步,就是想在文化資源相對匱乏的鄉鎮,讓當地居民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務。”沈紅梅說:“希望從小到老的每個群體,都能在圖書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她自信地說:“今年的活動肯定會比去年更精彩。”

擴大文化 服務半徑(記者手記)

到嘉興各地走一走,會發現市圖書館的各鄉鎮分館獨具特色,位置好、面積大、設施全,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建設。

借助總分館一體化模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兩樣“法寶”,不僅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內涵,還將公共文化的觸角延伸到了鄉鎮基層。

在管理上,採取城鄉一體化的總分館服務體系,各分館按統一標准考核管理,分館長由總館指派,解決了“沒人管、不會管”的難題。活動如何策劃?館內各部門說了算。根據部門特點與服務內容,自主策劃不僅實現了活動細分,也更具專業性。更可貴的是,員工釋放了創造力,獲得了成就感,圖書館的“軟實力”也明顯增強。

如今,這裡不僅能閱讀、自習,借助優質多樣的文化活動,“動”起來的圖書館更具吸引力,成了老百姓文化生活的新選擇。

都說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書房,豐富服務內容,擴大服務半徑,這座書房不僅能滋養當代都市人的心靈,還可以滿足小鎮居民的文化需求。嘉興市圖書館的生命力,源自它不斷滿足讀者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這也正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所在。

公共文化服務的落腳點在農村、社區等社會基本單元,想要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分館擔當起重要的角色。總分館相輔相成、各司其職,城鄉居民找到了自己的文化空間,文化權益得到保障。如此看來,利用圖書館為公共文化服務增添內涵,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民日報》( 2020年01月16日 12 版)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