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所有村集體經濟年經常性收入超百萬元

應麗齋、孔越、俞佩忠

2020年03月16日08:37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嘉興所有村集體經濟年經常性收入超百萬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嘉興市農業農村局昨天(3月15日)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全市所有村2019年實現年經常性收入100萬元以上,成為浙江省首個村級年經常性收入超百萬元全覆蓋的地市。

這是素有“魚米之鄉”美譽、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十六年領跑全省的紅船起航地嘉興,在全面小康沖刺之年交出的一份高水平強村富民答卷。

讓村裡有錢辦事,增強村級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這是全面小康建設題中應有之義。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10多年前,嘉興村集體經濟呈現三個“三分之一”的狀態:三分之一的村是富的,三分之一是勉強過日子的,三分之一是窮得揭不開鍋的。

嘉興有今天的強村成效,貴在“堅持”。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連續出台三輪“強村計劃”,從資金、土地、信貸等方面加強扶持。同時鎖定相對薄弱村,實施“消薄”行動。過程中,嘉興對薄弱村的定義不斷“水漲船高”:從最初的年總收入30萬元,到年經常性收入30萬元,再到50萬元……2019年,市委提出消除年經常性收入在百萬元以下的村。

10多年來,嘉興咬定目標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干。

為了讓強村基礎更牢固,2012年起,嘉興在全國率先提出“經常性收入”這一衡量標准。這個指標剔除了村裡各種暫時性收入,主要包括經營性淨收益、投資收益、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補助給村的總和。它旨在考量村級每年都能保持的收入,從而有效衡量村級組織持續、穩定的增收水平。

這個更嚴苛的“強村”界定標准,讓各地在強村建設中更注重可持續的“造血”功能建設。於是,在全省首創的“飛地抱團”應運而生,它成了嘉興強村的關鍵一招,實現縣域抱團項目全覆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打包、“消薄”任務全兜底。2019年底,全市累計建成“飛地抱團”項目101個,涉及1309村次,其中薄弱村435村次,收益率普遍達8%至12%。

高橋街道毛水浜村曾是桐鄉市經濟收入較低的村,2017年,該村加入桐鄉市32村抱團項目——建設聚晟創業園,去年投產后該村一下子拿到30萬元分紅。2019年,該村經常性收入突破120萬元。

除了“飛地抱團”,嘉興各地還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美麗經濟、農村電商、農光互補等“強村九法”。去年,嘉善縣姚庄鎮北鶴村依托萬畝黃桃基地,打造“浙北桃花島”景區,僅門票收入就達30萬元。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