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堅持扶貧 他被這個村授予“終身榮譽村民”

2020年05月11日15:03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如今的馮宅村航拍圖

溫州大學商學院來新安老師的辦公桌上陳列著一張醒目的榮譽証書,上面寫著:感謝您十年如一日對馮宅村的發展盡心盡力,現授予您為馮宅村“終身榮譽村民”,歡迎您常回家看看,多多為村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証書落款為馮宅村黨支部、馮宅村民委員會、馮宅村農村經濟合作社。馮宅村是溫州市平陽縣的一個小村庄。這份榮譽証書,可能是來新安老師獲得過的“級別”最低、但卻極為珍視的一張証書了,它代表了馮宅村對來新安老師15年堅持扶貧的朴素肯定和無盡感激,也是來新安老師作為農民子弟的質朴情懷和赤子之心的真實寫照。

來新安是溫州大學商學院專任教師,是溫州知名的市場營銷專家,常年擔任香港啄木鳥集團等企業的高級管理顧問,曾任國營鄭州方達集團總經理。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來新安結識了幾位馮宅村的干部。那時的馮宅村,是個遠近聞名、窮得響叮當的空殼村。全村村民600余人,人均年收入才3000元左右,村集體收入是負數﹔除了老人和孩子,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謀生了。在交談中,來新安被這幾位干部流露出的一心想要建設好自己家鄉的迫切願望深深打動,於是毅然決定受邀出任該村的發展顧問。

但是當來新安親自站在馮宅村村口時,眼前的景象還是令他異常震驚:村內道路坑坑窪窪,垃圾成山,破舊稀疏的房屋散落各處﹔流經的河水長年黑臭,路邊的露天廁所臭氣熏天、蚊蠅孳生……。來新安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他說:“在溫州這麼富裕的城市裡,怎麼還有這樣落后的村庄?看到村民們渴望脫貧致富、有個優美的生活環境,我暗下決心要盡自己所能,讓鄉親們日子好起來。因為我也來自農村,對農民、農村有一種割舍不下的情愫!”

在深入調研考察中,來新安逐漸理清工作思路。他認為,要發展,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2006年,在來新安的指導下,該村兩委以集體出資和村民自願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通過建廠房出租的模式(集體持股40%,村民持股60%),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有了固定資金來源的馮宅村,開始進入逐步發展階段。2007年,馮宅進行村規劃,需將村庄分為三個區並進行土地流轉。來新安白天到鎮裡討論政策、給村民做思想工作,晚上與村兩委開會研究方案,第二天還要趕回溫州市區給學生上課。來新安掏出一把車票說:“這些都是我自費往返馮宅的車票,后來買車了,自己開得更勤了。”這自掏腰包虧本的活兒,來新安竟然樂此不疲﹔他對馮宅“真扶貧、扶真貧”的熱忱也讓村兩委感動不已。來新安老師的愛人張麗萍回憶:“那段時間家裡門庭若市,村兩委照顧老來往返辛苦,他們也經常從平陽到溫州我家裡開會,一開就是一晚上,可有干勁了。”

來新安認為,村庄發展有賴於環境的優化,於是他邀請溫州大學其他相關專業同仁,與村兩委一起,大大小小前后共開了80多次會議進行深入研究。最終決定,借助全市農村環境整治“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先從環境入手,推動“三產”發展,最終目標是建成“桃花村”、發展村經濟。

方案確定后,就開始動員村民們填平露天糞坑,把改廁作為環境整治第一步。由於村集體資產空白,村兩委提出,每個糞坑填平后補助50到150元,補償金額打白條記在村集體賬上。2007年,又發動縣級機關單位和社會各界近六百人,在植樹節為村裡種下5600棵樹。當天籌集到的樹木認捐款,除去苗木費用和后勤經費,還為村裡結余8000余元,“桃花村”建設就此打下基礎。植樹節活動,還讓來新安打開了環境整治資金籌措思路:對接各級部門的新農村建設專項扶持項目,借助財政資金支持村裡環境改造。在來新安的建議下,村兩委開始帶著村民跑部門,咨詢新農村政策信息,爭取建設資金。隨著各類補助項目的落地,馮宅村的水泥路、綠化帶、休閑長廊和護岸駁坎建設資金都有了著落。而且這種環境整治模式逐漸形成良性循環:村裡有效利用財政資金,各級部門更願意把資金投向馮宅村。2014年,馮宅村利用村西38畝拋荒地,種上2000多株桃花、梅花、桂花。2015年,村裡建好排污管網和獨立污水處理池,基本完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環境治理之后的馮宅,河水清冽,白牆灰瓦。陽春4月,行走其間,令人心曠神怡。全村現種有各種花果樹木5000余株,“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一派生機盎然。清麗的村容村貌讓每位到訪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馮宅成了名副其實的“桃花村”。

除了生態美,文化興、人心聚是來新安與村兩委的另一個扶貧約定。馮宅建村已有700多年歷史,極具歷史文化開發價值。來新安敏銳地把握到馮宅村的市場“賣點”。在他的規劃和指導下,村裡以文化建設為內核,積極發展文化旅游項目。其中孝文化的發掘是來新安的神來之筆。他說:“馮宅歷代傳承孝文化,文化根基深厚,只是缺少挖掘和落實”。於是他為村裡出謀劃策,將孝文化落實於對孩童的教育,以及敬老院的建設中。村裡因此將一處廢棄舊民宅“養倔廬”改造為弟子規學校,方便村民前來學習《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傳統文化。現在的弟子規學校也成為溫州市中小學研學旅行以及夏令營活動的理想場所,無形之中聚集了人氣,提升了旅游收入。村裡還修建了孝文化長廊,在長廊天花板描繪二十四孝講解,把馮氏宗祠改建為文化禮堂,在禮堂圍牆描繪念親恩壁畫廊。村裡每年舉辦“村庄之星”評選活動並予以表彰﹔籌募資金成立孝老愛親專項慈善基金會,用於獎勵孝賢典范和改善老人生活待遇﹔舉辦各類孝文化活動,如清明節提倡文明祭祀,父親節、母親節為父母送禮物,重陽節為老人獻愛心等。村內奉孝蔚然成風,鄰裡和睦,馮宅孝道教育成果初現。

馮宅村良好的生態人文環境,吸引了社會各界前來開展合作。獲評浙江書法村后,首都書畫院培訓創作基地又落戶馮宅村,該院不定期安排書畫家來村裡採風寫生。經過多年努力,現在的馮宅村擁有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村”“中國著名孝悌村”“浙江省美麗鄉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宜居示范村”等41項榮譽稱號,村庄發展的資金投入超過1600萬,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2015年7月,來新安結合馮宅村多年的發展情況,帶領商學院學生實踐隊又對馮宅村進行了一次徹底“摸底”。除了考察村裡的環境,走訪村民,還翻閱了不少塵封多年的馮宅村資料,最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馮宅村十年經濟發展規劃。規劃中分析了馮宅村的現狀和優勢,存在的資金、土地和環境問題,提出“優環境、興文化、強經濟”三步走戰略,努力建設宜居宜游的孝悌文化村、企業后花園。

村支書鄭有才說:“馮宅村現在村集體收入已經達到年均3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6萬元,村民生活水平較十幾年前已經有了大幅上漲。等過幾年,村規劃全部實施落地,集體收入預計可達到300萬元左右。村裡發展至今,每一步都走得很穩,這離不開來新安老師的指導,我們鄉村振興太需要像來老師這樣的專家了。”

來新安是湖北人,馮宅村成就了他的扶貧夢想,他也把馮宅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今年暑期,來新安將帶著他的學生們,再一次如約到馮宅村調研實踐。在來新安的規劃中,將以馮宅村農村經濟合作社為基礎,以綜合發展經濟園為載體,把生態園(農業觀光)、生活園(農家樂)、經濟工業園三點聯結成一片來進一步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個好”。來新安深情地表示:“隻有馮宅還需要我,我將一直為馮宅的繁榮振興而服務下去。”(唐華、吳翔之)

(責編:王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