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送來小葉子 三省老鄉鼓了錢袋子

找對路,用了心,山溝溝也能“產黃金”

地方聯動報道組

2020年05月29日08:05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白葉化程度還不夠,要再施點葉面肥。”5月12日,剛到四川青川縣還沒站穩腳跟的浙江安吉黃杜村技術人員鐘學良就馬不停蹄地來到當地鬆林村白茶園,查看“白葉一號”茶樹生長情況。隻見佔地兩百多畝的茶園裡,茶樹多已長到八十多公分高,一片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金光。

黃杜村技術人員鐘學良在青川指導。受訪者供圖

這片“金葉子”來自浙江安吉。早在2018年4月,安吉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提出捐贈1500萬株安吉“白葉一號”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兩年多來,黃杜村共向三省四縣34個貧困村實際捐贈“白葉一號”茶苗1900萬株,種植5377畝。今年3月,三省四縣扶貧茶首次開採,產供銷成鏈,帶動1862戶583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1900萬株扶貧苗“生根”三省四縣

從扶貧地生產的“白葉一號”已炒制結束,捻起一撮投入玻璃杯中,在85℃開水裡,茶葉翻滾,茶香四溢。安吉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端起杯子,放到鼻尖嗅了又嗅,點點頭說道:“香氣很好。”

聊起“扶貧茶”的豐收,盛阿偉臉上樂開了花,話匣子也打開了。

黃杜村過去曾是安吉有名的貧困村,靠種白茶才富起來。“我們通過這片葉子富裕了,但全國還有很多人仍然貧困。我們在想,是不是也能讓他們通過種植白茶富起來。”2018年,在村會議上,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主動發言。這個想法,得到了村裡黨員干部紛紛響應。

他們的倡議得到了肯定。黃杜村村民精選出安吉白茶裡最優質的品種——“白葉一號”,作為捐贈種植的扶貧苗。國務院扶貧辦和各級各部門也迅速行動起來,讓捐贈的白茶苗迅速在各地落地種植。

早在確定受捐地時,黃杜村黨員們和技術專家就動了很多腦筋。鐘玉英是黃杜村村委會主任,2018年5月,她和七位縣鄉領導一起從湖州坐了七個多小時火車到貴陽考察,有時一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后經過多次考察,最終確定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縣等3省4縣的34個貧困村為受捐地。

2019年3月,50萬株“白葉一號”扶貧苗抵達青川縣沙洲鎮青坪村。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茶苗送來的那天,大家都去迎接。裝載著白茶苗的大型冷藏車一停穩,鄉親們就齊上陣,卸貨,栽種,一刻都不耽擱。”青川縣關庄鎮固井村黨支部書記張青勇說道。“第一天下種時,全村210多個勞動力都來了,大家一心想把茶種好。”

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全國人大代表龍獻文聽聞捐茶苗消息,第一時間趕赴浙江安吉爭取此項目。為了種好“扶貧苗”,當地專門成立湖南省格戎茶葉專業合作社具體管理。

航拍普安縣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 涂敏攝

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村主任蔣成勇告訴記者,為充分發揮“白葉一號”工程帶動脫貧效應,當地採取政府、企業、合作社“三方共建”和貧困戶、企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戶“四方共享”的利益模式,將覆蓋區域的群眾引到白茶全產業鏈條上來,力爭實現一畝茶園帶動1戶貧困戶增收1萬元目標。

42批275人次技術人員赴受捐地指導

“要挖30厘米深的坑,茶苗入土4至5厘米,再倒肥料,最后上一層土……”雖然白茶種植已經結束,但青川縣青坪村一組的村民焦元會依然記得種植茶苗的要領。焦元會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庄稼人,一開始聽說要種茶葉,他心裡沒底,是浙江白茶專家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茶園管護。 青川縣外宣供圖

“捐得准,種得活,長得壯,產出高,銷路好,我們要對當地干部和農技人員進行全方位輔導,包括種植、茶園管理、採摘加工等,以確保白茶的產量和質量。”盛阿偉說,茶苗不是捐出就完成了,而是一個長期的產業扶貧行動。

2018年7月下旬,安吉縣溪龍鄉4名茶葉技術專家在四川青川縣開展了為期4天的“白葉一號”茶苗管護技術培訓﹔2019年4月10日,安吉縣選派了4名技術人員赴青川縣傳授技術,同年5月,又安排了3批次12人赴三省受捐地開展巡回檢查,動態跟蹤茶苗成長情況。兩年多來,安吉累計派出技術人員42批275人次赴受捐地指導,蹲點指導時間最長的達半年以上。

安吉縣技術人員實地指導。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青川當地土壤板結化程度比較高,不適於‘白葉一號’的生長,按照浙江專家的指導,完成土地整改后,我們通過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青川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員告訴記者,在浙江專家的幫助下,當地摸索出了不少適宜本地的“土辦法”。

5月12日,黃杜村技術人員鐘學良再次從浙江來到青川指導,這一來又是三個月。當天上午,他便和青川縣沙州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青一同前往鬆林村白茶園,查看白茶樹生長情況。由於天氣漸熱,為防止新長出的嫩芽被晒傷,鐘學良建議茶樹暫停修剪,等九月份再進行操作。

鐘學良告訴記者,此次黃杜村共派出4名技術人員,分赴貴州普安、四川青川開展茶葉採摘后的技術指導工作。

村民們正在採摘茶葉。 古丈縣委宣傳部供圖

“你看,不同採摘方法,茶葉賣價能差幾百塊”。在安吉縣的茶園裡,宋昌美對一位茶農說道。早在採茶季到來的一年前,安吉縣邀請了三省四縣20多名茶農到茶園裡接受現場教學,宋昌美也是當時的講師之一。在茶園裡,她手把手教授茶農們採摘一芽一葉的青葉,講述“賣得好”的秘訣。

前不久,黃杜村村委會主任鐘玉英家裡來了位遠方的客人——一位貴州茶農,她是來學習炒茶技巧的。在自家的炒茶車間裡,鐘玉英和家裡的炒茶工一起手把手教她。“手工炒制白茶有七道工序,每道都有嚴格要求,比如殺青,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焦邊、斑點,降低綠茶品質。”鐘玉英說。這位茶農邊聽邊記,連連點頭。

5839名貧困戶吃上“白茶飯”

“家裡隻剩下我和老伴還有孫子,過去沒什麼收入,是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村民焦元恩說,過去家裡的土地隻能種土豆和玉米,一年收入也就每畝300元。流轉了13.56畝土地種白茶后,一年有4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在茶園務工,一天還可以再掙80元錢,去年掙了8000多。

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村民焦元恩談起白茶,樂得合不攏嘴。朱虹攝

與焦元恩有同感的還有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村民劉建瓊。她告訴記者,沒建茶園以前,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丈夫打零工維持,生活十分貧困。有了茶園后,每月管護茶園有3000元固定工資,在基地務工每天還有110元勞務費,日子越過越好。

兩年來,三省四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吃上了“白茶飯”。普安縣2000畝白茶已覆蓋貧困戶862戶2577人,戶均增收4659元。青川縣建立了“五金”利益聯結增收機制,讓貧困戶流轉土地收租金,就地務工掙薪金,茶苗折資得股金,委托經營拿酬金,集體收益分現金,共享項目紅利。

“白葉一號”茶葉正在炒制。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3月25日下午4時,一簍簍新鮮茶葉被送到綠樹環繞、海拔800多米的古丈縣牛角山制茶廠。機械的隆隆聲從茶廠車間裡傳出,白茶的清香也飄了出來。在場的龍獻文激動地抓起幾片剛制好的白茶吃起來。他興奮地對記者說:“這個茶葉好,我今年要把這茶葉帶到北京去,讓大家分享扶貧成果。”

開採的茶葉賣給誰,是否能賣出好價格?種植戶普遍擔心的銷售問題,當地茶農卻並不犯難。早在簽署捐贈協議時,浙江就考慮到了受捐地白茶的炒制和銷路問題。經過對接,“扶貧茶”全都由浙江茶葉集團包銷,新茶具名“攜茶”,寓意愛心聯手,東西合力,共襄脫貧攻艱。

“我們承諾,不低於市場價格收購鮮葉進行加工。”浙茶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吳驍作介紹。在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普安縣,浙茶集團投資2億多建設貴州(普安)“白葉一號”茶產業園,成立浙江省茶葉集團貴州天香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圍繞內銷茶、出口茶和深加工茶制品等三大板塊,落實好“愛心茶苗”產出后的集中加工工作。目前,在普安佔地6萬多平米的生產加工園區正在加快建設中,其中一期1.3萬平米的廠房已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信封系列“攜茶”包裝。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吳驍作介紹,接下來,浙茶集團將通過線上實體店、加盟店,以及線下天貓、京東、雲集等多個銷售平台,為扶貧苗變致富茶打通道路。

探索可持續的產業扶貧路徑,安吉“扶貧茶”的帶動作用正在強化。普安縣新增白茶種植面積10751.7畝,正朝著白茶、紅茶、綠茶融合的方向發展﹔古丈縣翁草村以前沒有產業,“白葉一號”種植之后,村裡大力推進茶旅融合,2019年暑期,翁草村接待游客達到4000余人次,村民種植的蔬菜、養殖的雞鴨、制作的臘肉都成了熱銷品。

“現在茶園有了產出,而且以后會越來越多,真正成為村民們致富的‘搖錢樹’。”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村委會主任蔣成勇興奮地說。(王麗瑋、郭揚、祝舒銘、張麗瑋、張帆、涂敏、高華、陽茜、王秀芳、朱虹、王凡、李芳森)

(責編:王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