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生活垃圾總量同比減少6.35%,連續兩年保持“負增長”

寧波海曙“硬核實力”打造源頭減量新標杆

張凱凱、續大治、孫勇

2020年06月08日09:35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去年生活垃圾總量同比減少6.35%,連續兩年保持“負增長”海曙“硬核實力”打造源頭減量新標杆

“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間,也有‘天眼’時刻緊盯著居民的分類質量!”作為全省生活垃圾分類高標准示范小區之一,寧波海曙萬安小區垃圾減量的一大“秘訣”,就是在唯一的垃圾房內,設置了正對投放口的攝像頭。一旦捕捉到廚余垃圾專用袋的“異樣”,屏幕背后的督導員就會立即動身,開展勸導。

“硬核舉措”造就“硬核實力”。自2018年生活垃圾總量首次實現負增長以來,海曙區動力全開再提速,交出了2019年生活垃圾總量同比減少6.35%的優秀答卷。“連續兩年保持‘負增長’,這一成績放眼全省都屬罕見。”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說。

垃圾分類“減法”做得好,源於“加法”給力。自2013年率先開展垃圾分類試點以來,海曙區立足自身實際,強化硬件配套保障,持續提高收運、處置水平。坐落於洞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超2000噸,發電80多萬千瓦時,實現從“鄰避”到“鄰利”的轉化。新建項目垃圾分類設施不達標就“一票否決”,更緩解了后期撤桶並點、桶邊督導的壓力,讓源頭分類不再局促。

“清其流者,必先清其源”,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前端”工作必不可少。去年4月啟動的“撤桶並點百日攻堅”行動中,海曙各街道充分探索“四分類激勵機制”,按時撤除1386個點位4086個垃圾桶。桶邊督導、入戶指導提升了居民的分類水平,“綠色積分”“舊物改造工作室”“紅黑榜”的引入,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參與率與積極性,提高了分類實效。

為更好地讓垃圾資源歸位,海曙區細化可回收物、裝修(大件)垃圾等分流處置措施,深入推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積極搭建企業與社區的橋梁。截至目前,“搭把手”平台已在17個鎮(鄉)、街道設置智能回收櫃239台,流動回收覆蓋148個小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300萬噸的年處理能力,也足以將轄區所產生的拆除垃圾、裝修垃圾就地消化。“在這裡,直徑0.5米至1米的碎磚石隻需要15分鐘,就能從‘城市傷疤’變成直徑不到1毫米的再生環保建材。”海曙區順達牆體材料廠負責人說。

“我們將秉持‘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理念,以源頭減量為主要抓手,配合收運處置體系,將垃圾就地消化、變廢為寶,真正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海曙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