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大美,讓美麗浙江更具詩情畫意

鄭亞麗

2020年09月20日09:10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全域大美,讓美麗浙江更具詩情畫意

自動稱重、生成內部編號……最后建立完整的數據鏈條,讓每一批危險廢棄物都能被追溯。日前,在紹興召開的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上,這種對危廢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無廢城市”建設從試點邁向全域,是浙江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浙江通過打贏藍天保衛戰、“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等,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彰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1月至8月,全省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Ⅰ至Ⅲ類水質比例為90%,同比持平。無劣Ⅴ類水質斷面。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推進,長三角三省一市同藍一片天、共護一江水,將長三角打造成“綠三角”成為共同行動。今年7月,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首次開展聯合執法,在環境治理中消除行政壁壘﹔三省一市共用一把執法標尺,打造區域環境治理“長三角模式”,跨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治逐漸成為常態。

全域美麗不止要“面子”,更要“裡子”。各項環境指標持續改善的背后,是浙江不斷創新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有效實踐。今年6月發布的《浙江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讓綠色發展更為精准科學。“方案建立了功能明確、邊界清晰的環境管控單元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實施分區差別化管控,更具針對性。”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今后浙江每一塊土地上能發展什麼、不能發展什麼,都有了充滿“綠意”的答案。生態保護,有了實實在在的標尺。

這樣的創新,也正在環境問題源頭發力。前不久,浙江率先開展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建設,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網絡,進一步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此前各地已開始探索,杭州通過企業“環保碼”提升環境智能監管與服務水平,湖州開發建設企業自巡查系統以提高智慧化管理等,為浙江守住環境底線上了一道保險。

日前,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浙江,以此為抓手,浙江正繼續深化完善環境問題發現機制,讓環境污染問題無處遁形。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全域美麗正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夯實綠色基礎。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以安吉為起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根之江大地。浙江依托大花園建設,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逐步實現從全域美麗向全民富裕的轉變。

好風景“串珠成鏈”,全域旅游如火如荼。今年5月,杭州—衢州游輪起航。順流而下,嚴子陵釣台、子胥渡、七裡揚帆等景點一覽無余。在麗水,甌江兩岸2604公裡綠道建成,核心區的魅力得到集中呈現。2019年,全省旅游增加值達5325億元,比上年增長8%,旅游人次超7億。到2022年,浙江還要形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城一風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設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體制機制改革,正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變得更暢通。今年4月,安吉縣率先在全省開展“兩山銀行”試點,對生態資源進行收儲和交易,實現資源變現。麗水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2019年完成交易747宗、成交金額3.12億元。

如今,一張新的綠色發展藍圖已經繪就。8月15日,在安吉余村,《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浙江規劃綱要(2020—2035年)》發布。

“2019年,浙江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以此為新起點,我們將圍繞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綱要,讓美麗浙江‘綠意’更濃。”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浙江省要全力打造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清新空氣示范區、全域“無廢城市”等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提升全域美麗,不斷展現新形象,把美麗浙江建設得更具詩情畫意。

(責編:郭揚、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