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八個更”之台州體驗

“面面俱到”的文化禮堂

郭天宇

2021年01月06日10:39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面面俱到”的文化禮堂

壽宴吃長壽面,接待吃待客面,嫁娶吃喜面條……談到台州的飲食文化,面食可謂佔據了半壁江山。不同於北方面食的粗獷豪邁,台州這座江南水鄉的柔情也融入在細長的米面中。

擁有“米面之鄉”之稱的黃岩高橋街道下浦鄭村,擁有100多年的歷史,全村五分之一的村民從事傳統的家庭米面加工。

“過去家家戶戶都做米面,我們村傳統的工藝代代相傳。”今年78歲的下浦鄭村村民鄭功益從18歲就開始做米面,“但做面勞動強度大,現在越來越少有年輕人學做米面這項傳統手藝。”

2017年,下浦鄭村文化禮堂建成,充分發掘、保護和傳承了黃岩米面文化的需要,讓米面文化不止局限於解決溫飽,更成為了一種精神財富。

走進文化禮堂,濃濃的米面文化氣息扑面,進門的大廳陳列著最傳統的石搗臼、石磨、木制拗面機,還原了傳統家庭小作坊的場景。走上二樓,靈動的模型將一系列制面過程刻畫得栩栩如生,浸泡、淹沒、濾水……

“文化禮堂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設施齊全,承辦活動豐富。”下浦鄭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張從良介紹,文化禮堂配有展廳、書院、講堂、家風家訓館等,是本村群眾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場地。

“這個文化禮堂建得很好,平時沒事來看看書,聽聽講座,生活一下子豐富滋潤了不少。”鄭功益說。

結合米面文化的鮮明特色,文化禮堂舉辦了大大小小以米面為主題的活動,真正普惠當地群眾。

近年來,當地米面產業振興的腳步大步邁開,借助米面文化禮堂的特色資源平台,文化禮堂與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合作,高校雄厚的專家力量支持,為當地米面生產出謀劃策,尋求創新轉型。米面文化禮堂則成為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讓當地的米面文化得以發揚傳承。

標准規范化、技術現代化、機械自動化……在科研院校的助力下,下浦鄭村的“面二代”胡晨戩創新思維,刻苦研發出果汁上色的七彩米面,深受消費市場的歡迎。

借助引智高校人才科技資源,加強人才培訓、技術交流、品牌文化打造等合作,下浦鄭村的米面制作工藝通過機械化、智能化替代人工,解決了傳統制面工作時間長、強度大帶來的勞動力匱乏、從業人員老齡化等問題。

“老手藝不但得到了傳承,還被這些有思想的年輕人運用得越來越好,不少外地的游客特地來看我們村的米面文化禮堂呢。”鄭功益說。

數據鏈接:目前,台州農村文化禮堂已基本覆蓋所有中心村和歷史文化村落,截至2020年,全市已有2304個行政村建成農村文化禮堂,覆蓋率達到76.19%,其中五星級農村文化禮堂114家、四星級農村文化禮堂296家,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品味。

(責編:康夢琦、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