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水質、噪聲、空氣狀況可自動監測,停車位、長途客運等動態能實時掌握

智慧大腦顯本領 治污治水治交通(關注智慧城市建設)

記者  田先進、姚雪青、竇瀚洋
2021年03月31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智慧城市建設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智慧治污,大數據關聯污染源信息,空氣、土壤等數據實現全天候監測﹔智慧治水,高頻微波精准測雨,地表降水的信息獲取更准確﹔智慧交通,盤活了熱門地段停車資源,有效匹配停車需求,緩解了停車難……實時監測、多方共享,數據聯通與整合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水質全天監測

  數據綜合研判

  打開網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鼠標輕點“確定”,一張安徽黃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系分布圖便躍然“屏”上。

  “我們眼前的就是黃山市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管理平台。”黃山市環境監測站站長王佩香指著屏幕告訴記者,“目前,全市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已建成的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噪聲監測點位及土壤監測點位在我們平台的GIS地圖上都可以精准定位。”

  為進一步加強對新安江流域的環境治理,2019年5月17日,黃山市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及數據管理平台項目正式立項。建設內容包括在新安江流域(黃山市境內)干流、主要入河支流、主要湖庫和重點水域新建3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站實現了取水、指標檢測、數據上傳等程序的一體化智能操作,目前,數據管理平台實現了對現有18個自動監測站數據的監控,一旦水質出現異常,平台就會發出預警。”王佩香說。

  去年10月27日8時,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管理平台顯示,率水大橋斷面氨氮濃度大幅升高,已超過地表水二類標准。黃山市環境監測站通過平台發現情況后,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發送至黃山市生態環境局屯溪分局。

  “好在處理及時,沒有對更大范圍的水質造成影響。”黃山市生態環境局屯溪分局副局長何忠保說,“水質自動監測站每4小時就會完成一次水質監測,一天可以上傳6組數據到管理平台,我們利用大數據關聯附近污染源信息,排查溯源,真正實現了對新安江水質的全天候監測。”

  “相比於往常每月一次的手工水質監測,自動監測省時省力,其結果也會更加科學。”王佩香介紹,通過自動監測,每月我們可以將多組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對水質進行更客觀的評價。

  在江蘇江陰,全市建成水氣一體的“天網工程”,水質自動監測站覆蓋全市主要河道71個斷面,鄉鎮實現空氣自動監測站全覆蓋,250個行政村安裝簡易PM2.5站,實施全天候、全時段考核。污染源自動監測方面,目前已建成的納入考核的聯網國控污染源有214家共計288個監控點,其中水污染源191家217個監控點,氣污染23家71個監控點。同時完成61家餐飲企業油煙在線儀、42套重金屬在線儀的安裝、聯網工作。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信訪企業、廢氣設施安裝用電工況設備,實現對企業生產設施和治污設施用電數據、運行工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從技術上實現了從“人防”到“技防”的全過程監控,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過程監管。

  高頻微波測雨

  數據實時共享

  去年6月15日,江蘇江陰遇到了進入梅雨季節以來最大一次強降雨。位於該市水利局的“高時空分辨率微波測雨數據分析與服務雲平台”顯示,即便是全市性的大降雨,具體分布情況也各有不同:其中降雨量最大的澄江街道,雨量在3小時內達到100毫米,比一街之隔的新城東街道多了不少。

  經過與氣象部門的會商研判,水利部門認為,如果排水系統無法及時排水,容易引發內澇、造成城市災害。

  採取措施、精准指揮。平台的降雨大數據實時共享給交通、應急、城管等防汛成員單位。交通部門提前採取靈活的調度措施並及時發布信息,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應急及城管部門對相關區域精准救援……

  這是怎麼做到的?這要從正在江陰創新試點的“微波測雨解決方案”說起。

  測雨新技術,是現代城鎮治理中的重要環節。“雨情監測已有多樣化手段,如雨量計測站能監測單點雨量,但是數量有限也易受外界環境干擾且需經常性維護﹔天氣雷達可以估算降雨強度,但存在覆蓋盲區且價格高﹔測雨衛星雖然覆蓋面廣,但是時效性較差。”江陰防汛辦信息化負責人鄒明忠介紹,“微波測雨”是更為精准化的新技術手段。

  “微波測雨”利用幾乎與近地表平行傳播的高頻微波進行降雨監測,有效解決了掃描方式和地物影響等問題,因此能夠獲取近地表降水的准確信息,不僅系統穩定性強、日常無需維護,且時空分辨率高。

  記者了解到,“高分辨率降雨監測系統”及“微波測雨解決方案”,從2019年獲得江蘇省水利廳水利科技項目研究課題以來,已在江陰的城鎮、G2高速江陰段等全面應用並取得顯著效果。

  同時,在浙江杭州下城區,各種“智慧治水”的高科技手段也在被不斷嘗試。在下城區燈塔社區旁的橫河港,全線2.2公裡看不到一個值守人員,自吸式水上垃圾收集器將河道裡的垃圾都吸納起來,無人駕駛巡檢收集船正在水面上巡檢,這條船就像家裡的掃地機器人,不停地在河道裡來回穿梭,邊行駛邊將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網過來,同時還能兼顧執法取証、自動巡河的功能,實現對水質突變、河岸破損、垃圾堆積等場景自動預警上報,對河道不法行為進行遠程喊話提醒。

  從去年下半年起,下城區對轄區多條河道推廣運用智能監測系統、無人駕駛船隻巡檢系統、河道垃圾自動清掃系統等。如今,率先試點的橫河港,已實現24小時無人監管。

  巧用城市大腦

  緩解交通壓力

  對杭州市民趙丹而言,以前每次陪母親去醫院做血液透析都是件頭疼事,“母親患有尿毒症,行動又不便,每次開車送她去醫院透析,都要在車流中擠上大半天,而且還不好停車!”

  趙丹常去的醫院,是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市中心湖濱商圈,與西湖直線距離不足400米,周邊商場雲集,游客眾多,交通壓力不言而喻。遇到早晚高峰,就診車輛環繞醫院排起長龍,交警部門對此也很無奈。

  隨著杭州城市大腦的不斷完善,解決這個“老大難”,終於在去年找到了突破口。湖濱街道黨委書記孔興橋介紹,去年4月,街道與衛健、城管和交警3個部門組成專班,通過杭州城市大腦,梳理出醫院周邊包括商業綜合體在內的4個停車場共1293個車位。“我們還發現,商業綜合體因營業時間略晚,還能與醫院停車早高峰形成錯峰,能大大緩解僅有127個車位的醫院停車場。”

  在城管協助下,街道與幾家停車場達成共識,為醫院車輛引流,衛健部門幫助醫院在其線上挂號系統接入周邊停車位預約,交警部門通過在多個路口設置電子引導牌,讓開往醫院的車輛跟隨引導順利開往指定停車場。

  經過3個多月准備,去年7月10日正式上線運行。孔興橋介紹,如今,經過不斷調整,現在電子引導牌平均一天能引導284輛車,周邊停車位最遠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醫院,成了不少就醫人士的首選。“不僅如此,商業綜合體的停車周轉率還實現了翻倍增長,我們打算把成功經驗復制推廣到其他擁堵路段。”

  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也通過智能監測網絡的建設,延伸了監管的時間和范圍,實現了全天候、多領域的實時監管,也有效降低了監管成本。2018年以來,淮北市交通運輸局在行業內開展與部、省、市管理部門和運輸企業的數據聯通與整合,不僅實現了與全省各類交通政務數據的對接,也實現了與全省范圍的旅游包車、網約車、機動車檢測站等眾多運輸企業運營數據的聯通。

  除此之外,淮北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還利用自身研發的各類信息化系統,對長途客運、旅游客運等重點運輸車輛運行動態、運輸企業運營業務過程、安全生產作業實施數字化、在線化智能監測。

  《人民日報》( 2021年03月31日 13 版)

(責編:金忠耀、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