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萬畝荒地變良田

杭州市西湖區構筑美麗鄉村“綠色屏障”

黃冉、方夢婷、劉軍英
2021年12月15日08:16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的水稻又迎來了成熟收獲的季節。

  “作物收成好,村民們心裡也是滿滿當當的,對來年更有信心了!”看著豐收的盛景,鄭勇的心裡更有底了。

  鄭勇所在的杭州鰲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今年水稻產量平均達到了1600斤/畝,產量和品質在市場上名列前茅。

  隨著環境整治與生態農業的不斷推進,原生態資源與現代化技術的有效結合,雙浦鎮已然成為西湖區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重要陣地。

  提升耕地質量讓村民錢袋子更鼓

  “農用地荒廢耕作是首要問題。”之江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前,雙浦鎮的部分農田碎片化、土壤肥力差、配套設施落后,許多農民有地也不願意耕種,導致大量農田閑置。

  西湖區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保留農戶自留地,由村集體將其余農用地收回,按每年每畝2000元、每三年遞增10%的標准,統一流轉給區屬國企之江城投集團進行墾造水田。“我們通過集中連片開展田塊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設施建設等措施,改造完成14期墾造水田,在滿足規模化經營的同時,也有效解決了土地撂荒的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之江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在工程建設中,之江城投集團將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准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推進田、土、水、路等綜合治理。

  比如,針對墾造前土地長時間閑置硬化,耕作層厚度不到15厘米,且土壤污染物含量較高的問題,之江城投集團通過合理歸並和平整土地,實現了田塊規模適度、集中連片、田面平整,使得水田耕作層厚度達到30厘米,水澆地和旱地耕作層厚度達到25厘米。同時,通過客土填充、剝離回填表土層等措施,利用深耕深鬆、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治理退化耕地,改良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

  土壤問題解決的同時,田間灌排工程也有序推進。之江城投集團通過加強田間灌排工程與灌區骨干工程的銜接配套,共建設和改造輸配水渠(管)道68.6公裡、排水溝(管)道83.6公裡,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排體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積8010畝。

  截至目前,雙浦鎮新增七級水田面積3500畝,旱改水面積350畝,耕地質量提升4950畝,穩定保障1170萬斤水稻產能。

  吸引本地村民發展現代農業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

  為確保耕地發揮長久效益,西湖區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高標准農田及設施的運行管護。

  截至目前,雙浦鎮共引進6家現代化農業公司。“這些公司主要種植浙輻粳83號、嘉優中科3號及達國家二級優質米標准的旱優73等水稻品種。單季水稻產量每畝可達1600斤,冬季小麥產量每畝達600斤,跟之前的種植模式相比,現在才真正達到了現代化的農業規模和收成。”之江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鄭勇所在的企業——鰲庄農業是雙浦鎮新引進的現代化企業之一。“小時候,雙浦鎮到處都是矮小的自建房,不像現在都是統一規劃、整整齊齊的房屋,看著環境越變越好,我們的發展信心也越來越足。”鄭勇告訴記者,過去由於種植作物收入不高,很多村民都放棄種地,外出打工了。但自從水田墾造完成后,農田基礎設施完善了,耕地質量大大提升,也吸引了不少現代化農業公司來雙浦創業。

  鰲庄農業以雙浦原生土質為依托,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公司在發展的同時還吸引了一大批雙浦本地有經驗的村民前來就業。“老村民們有經驗,熟知土地特性,能夠事半功倍。”鄭勇說,雖然現在95%以上的農田都使用現代化機械,但是難免還有一些區域因為受到場地限制,不能使用機械,這就得依靠人工種植。

  此外,西湖區還引入專業力量和現代化機械幫助農業增產增收。比如,西湖區農業農村局的專業人員會定期上門進行指導,現場考察土壤實際情況,精准制定農藥使用方案,並採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洒,將對作物的影響降至最小,最大程度助力作物增產增收。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