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省首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公布,紹興上榜8款

紹興:“土特產”換來“金效益”

周夢琪
2023年06月28日08:44 | 來源:紹興日報
小字號

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公布浙江省首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名單,其中紹興的紹興麻鴨、紹興蘭花、上虞野藤葡萄、大佛龍井、楓橋香榧、諸暨珍珠、嵊州桃形李、越鄉龍井8款產品榜上有名。

近年來,紹興在推進“千萬工程”過程中,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振興戰略,做優產業特色,助推農戶增收致富,用“土特產”換來“金效益”。

融合發展 挖掘“土”價值

走進上虞區蓋北鎮豐棉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家特色小酒館,迎面飄來陣陣咖啡香,剛剛從枝頭摘下來的野藤葡萄,送到吧台后馬上進行調制。酒館負責人陳高靜笑著招呼:“無時差的水果咖啡,現摘現做,快來嘗嘗。”這款“葡萄咖啡”這幾天已經刷屏不少市民的朋友圈。

提起蓋北,以往人們印象中隻有成串挂在枝頭的葡萄。如今,當地研發多種葡萄延伸特產,還以建設現代化特色農業為抓手,加大科技引進和推廣力度,加快葡萄種植提質轉型,從整體上優化了種植結構,有效改變了品種老化、品質退化、效益弱化問題,使野藤葡萄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

“一方水土育一地產業,產業發展須依托鄉村現有資源,隻有讓鄉村活起來,才能讓鄉村興起來。”蓋北鎮黨委書記呂彭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上,他們還突出“葡萄採摘游”的生態休閑農業發展導向,有針對性地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採摘、農耕文化體驗、民宿美食、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走出了一條政府、農民積極互動,農業、旅游有機結合,經濟、文化相互交融的葡萄發展新路子,帶動當地果農增收共富。

諸暨現有香榧栽培面積13.8萬畝,其中盛產林7萬畝,百年以上香榧古樹4.2萬株,年均香榧干果產量3000噸,年產值10億元以上,還開發出“香榧精油”“香榧油”等多個香榧系列衍生產品。

品牌打造 擴大“特”優勢

近年來,紹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批有知名度、品牌價值較高的公用品牌,一個個“鄉字號”“土字號”招牌越擦越亮,向標准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轉變。經過多年培育,有的已形成較高品牌價值,如新昌“大佛龍井”,已連續十年位列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剛剛過了夏至,嵊州山區的“越鄉龍井”飄香各地。作為全國最大的龍井茶生產基地,嵊州每年的龍井茶產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嵊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嵊州有20萬人從事茶葉及相關產業,茶葉產值約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18%,山區農民收入的50%至60%來自茶葉產業。“越鄉龍井”這塊招牌值得進一步擦亮,接下來,他們將通過實施品質提升、品牌培育、龍頭帶動、市場拓展、文化傳承五大工程,進一步提升“越鄉龍井”品牌影響力。

擴大特產優勢,首先就要講好品牌故事。作為“中國花木之鄉”,柯橋區漓渚鎮始終致力促進蘭花產業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這些年,漓渚鎮立足自身優勢,圍繞蘭花特色產業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拉長蘭花產業鏈,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蘭花產業年均銷售額達2億元。

“我們引進專業團隊進行整村運營,實現鄉村與市場的結合,將村落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漓渚鎮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告訴記者,此次“紹興蘭花”上榜浙江省首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名單,是一個新起點,接下來,他們將擴大品牌優勢,講好“蘭花”故事,不斷拓寬農文旅融合路徑,推動“小蘭花”形成“大產業”。

拓寬渠道 增加“產”效能

“最近都進不到珍珠!”近段時間以來,在位於諸暨市山下湖鎮的華東國際珠寶城內,不少線上做直播的珠商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珍珠銷售異常火爆,各路賣家都在排隊等貨源。

“拓寬土特產銷售渠道,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隻有用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穩住經濟基礎,村民才能快步走上共富大道。”山下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近年來直播電商的帶動,數字化為諸暨珍珠插上飛向全球的翅膀。2023年初以來,諸暨珍珠線上線下銷售總額達250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60%,真正實現了“生於鄉間小湖,遠銷五洲四海”。

“土特產”成了名副其實的“金果果”。嵊州市越來越多帶有本土優勢的農產品走出當地,為地方發展帶來新機遇。“嵊州桃形李”此次也榜上有名。2023年6月,金庭鎮成立了嵊州市丘上萬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由3家家庭農場投資創立的公司,將聯合3家農民合作社,積極挖掘“土”價值,發展農村電商新業態,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嵊州桃形李”質量更優、價格更好、品牌更響。

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大做強土特產產業,並不是單純擴大種植養殖規模,隻有向產業融合要效益,打造全產業鏈條,培育土特產龍頭企業,挖掘鄉村文化生態新價值,加快打造產銷貫通、農文旅一體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才能讓“土特產”打響“金招牌”、換來“金效益”。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