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每千人“密度”接近上海等一線城市水平

台州溫嶺:經營主體突破16萬戶

顏靜、江盈盈
2023年06月30日17:20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2023年5月底,譚林果在台州溫嶺開啟新創業之旅——從重慶來到這裡,他注冊設立了新公司,計劃在鞋業智造領域干一番事業。

  像他一樣,如今,一批批創業者正掀起溫嶺的創業新浪潮。2023年以來,溫嶺市新設經營主體1.44萬戶,同比增長14.58%,推動該市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6萬大關,繼續領跑台州各縣(市、區)。

  一個區域經濟活力如何,經營主體最先感知。按照溫嶺全市常住人口142萬計算,假如每個經營主體對應1名法人,該市平均每天誕生82位創業者,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112.6戶,“密度”不斷接近上海(131.9戶/千人)等一線城市水平。

  數字引人深思:溫嶺人為什麼樂於從商、善於從商?溫嶺如何厚植創業投資沃土?新的創業浪潮又將涌向何方?

  “闖”出新天地

  溫嶺,依山傍海,石文化的堅毅和海洋文化的包容,與流淌在浙江大地上的“四千精神”相融合,孕育出溫嶺人敢闖敢試的精氣神。

  1979年11月,時年37歲的周德清注冊登記了一家理發店,成為有據可考的溫嶺最早個體工商戶。

  在個體工商戶出現之前,當時的理發店或國營或集體所有,周德清就職於當時的城關鎮中城區組織成立的理發店。因不滿足於上班拿固定工資,他租下一處四五平方米的地方,置了些設備,自己開店,當起了小老板。

  這一年,溫嶺共核發個體工商營業執照8張。家庭副產、汽旅運輸……此后,個私經濟的活力漸顯,涉及各行各業,大眾創業的經商氛圍濃厚。

  據溫嶺個私協會統計,溫嶺個私經濟在經歷了1979年至1981年的起步階段后,迎來了1982年至1985年的高速發展階段。截至1983年年底,該市個體工商戶已達4610戶、5589人。

  當時的溫嶺,一無區位優勢、二無資源優勢、三無政策優勢,這也倒逼著溫嶺人積極求變,“闖”出一片新天地。

  1983年1月,溫嶺澤國鎮牧嶼村的4位村民籌資9000元,經溫嶺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記,組建了溫嶺縣牧嶼牧南工藝美術廠,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之后,越來越多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到1983年年底,溫嶺先后批出200多家聯戶經營集體企業。1985年,全縣已有“股份式經濟”6553個,參加農戶達36295戶。

  從改革先鋒到全國百強縣,如今,嶺商已成為溫嶺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主力軍、生力軍。他們從溫嶺出發,走南闖北、踏遍全球,活躍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舞台上。

  “改”出好生態

  如果說,溫嶺人是憑著骨子裡不怕折騰、不服輸的拼勁和韌勁邁出了成為老板的第一步,那麼持續深化的改革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更使溫嶺成為一片創業創新的熱土,激發更多人在這裡大展拳腳。

  2022年以來,溫嶺頂格出台穩經濟42條、助企紓困56條等一攬子政策,出台實施優化營商環境36條,以干部敢為、地方敢闖帶動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積極推行“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首違不罰”等制度,多措並舉激發市場活力。

  溫嶺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從企業的關鍵小事著手,打造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登記財產、注銷企業等各類行政審批辦理手續指標達全省最優,連續三年全市營商環境評價指數位居全省前段,連續8年獲評省“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優秀縣(市、區),系全省唯一。

  “開辦企業”是評估一個區域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如今在溫嶺,想要當老板,從申請到辦結,平均用時僅1小時20分鐘。通過推行“集成式”服務,“線上線下一窗受理,后台部門並聯審批”,注冊登記的環節、材料、時間不斷壓減。

  同時,建立免費代辦隊伍,實現全程代辦。該市行政服務中心商事登記免費代辦窗口平均一年為企業提供免費代辦服務超4000件,節約咨詢代辦費用150多萬元。此外,實行新設立企業的首套印章刻制、稅控設備及首年服務費以及寄遞費用全免,平均每年為企業減少成本約220萬元。

  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如何?經營主體“用腳投票”。“溫嶺政府的高效與誠意體現在細微服務中,從企業創辦到經營,他們始終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我們的發展信心也增強了,也有推薦一些項目過來投資。”山東籍創業者、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年說。

  “創”出高質量

  近日,在溫嶠鎮便民服務中心市場監管窗口,溫嶺市某機械配件廠法人王平江以變更方式辦理了“個轉企”登記,順利領到轉型后的公司營業執照。

  這是溫嶺在全省率先推出個轉企“直接變更”登記以來的首例。改革創新,為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帶來了便利,也有助於經營主體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對經營主體而言,注冊成功僅是創業的開始,推動從創業型向創新型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最終目的。為此,溫嶺實招頻出,不斷發力。如通過加速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政策“組合拳”,並成立專班每周跟進落實進度,確保各項政策高效直達經營主體,助企轉型提升。

  不久前,溫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銀行發布“認証貸”“標准貸”,將企業質量認証和標准資質等“軟實力”轉化為“硬資產”。

  憑借一紙“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証証書,浙江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獲得8000萬元“認証貸”綜合授信。企業負責人不禁感慨:“這是對公司長期堅持‘質量第一’發展理念的充分認可,激勵我們更加重視質量管理、品牌管理、科技創新。”

  同時,溫嶺持續深化“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多層次服務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建立“小升規”及“專精特新”培育庫,為企業提供梯度化、模塊化、系統化的培訓,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政策扶持力度。

  2022年,該市共兌現各級企業培育項目475萬元。全年引導完成“個轉企”373家,“小升規”入庫258家。2023年一季度新增5家“品字標”企業,新增量居台州第一。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