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溫州永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實現共同富裕

吳南杰
2023年07月05日13:50 | 來源:永嘉縣融媒體中心
小字號

源頭村,位於溫州市永嘉縣北部山區岩坦鎮,曾是三百裡楠溪江水上運輸第一埠,舴艋舟行駛至此就算到了頭,因而得名。全村由源頭、上垟2個自然村組成,共443戶1250人,耕地面積537畝,林地3743畝,農業種植主要為水稻、番薯。然而,該村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田園風光秀美,又或是生態優越、物產豐富,它們大都因地處偏遠,如何有效激發村庄內生動力,促進村庄共同富裕?

2018年,一場“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拉開了助力源頭村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序幕。源頭村作為永嘉縣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之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節約優先總基調,以村庄整治為突破口,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並不斷通過加強在停車場、住宿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建設溪坦町步和漂流項目開發,吸引旅客資源,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於2020年通過了整治驗收。做到“一個特色”,即打造綠色村庄,實現“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

煥然一新的源頭村在休閑生態旅游發展的路上大步前行。2022年,源頭村就接待游客15.49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17.53萬元,特色農產品銷售使得農戶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舴艋舟等旅游項目更為集體經濟增加10多萬元的收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共同富裕的成效越來越凸顯。

優環境 景美人和

初夏的縣源頭村,清澈見底的楠溪江穿村而過,江畔草木扶疏郁郁蔥蔥,民房黑瓦白牆錯落有致,幾幅白牆上的水墨畫,遠遠望去甚為娟秀。景美人悅之余,誰又能想到,這裡曾一度是“臟亂差”的代名詞。

“你們可能想象不到,以前,這路上都是雞糞鴨糞,蒼蠅蚊子滿天飛,很臟很臭的,很多村民出去后就不想回來了。”村民戴大娘住在這裡30多年,見証了源頭村的變化。

通過拆除違建319間,完成航道疏浚、三線落地、外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一系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工程,源頭村的人居環境實現脫胎換骨的蛻變,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源頭村黨總支書記陳小靜表示,我們“圍繞創建鄉風文明創建組織開展了以“一改”(改造危房)、“二提”(提高綠化水平、提升宜居水平)、“三拆”(拆除危舊險房、拆除破損院牆、拆除柴草圈舍)、“四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環境淨化、農家文化工程)、“五清”(清柴堆、清土堆、清糞堆、清草堆、清垃圾堆)、“六個一”(新建或修繕一遍房屋、建設一個百姓舞台、硬化一條2公裡村屯路、清運一次“五堆”、建立一套管理機制)為主的建設工程,提高了人居條件和生活質量,以環境建設促文明提升。

此外,源頭村順應廣大農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僅要住房好、環境美,而且精神生活要更充實,村裡已建起120平米文化活動陣地並達到“五有”(有陣地、有活動、有專職文化管理人員、有文化廣場、有運動場)標准﹔組建舞蹈隊1支、薩克斯隊1支,1座村圖書館提高全民閱讀的積極性,農村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抓產業 業興民富

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休閑生態旅游也逐步發展起來。開民宿、辦農家樂、賣農副產品……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

在源頭村小嫂麥餅店,買麥餅的游客絡繹不絕。“麥餅店是2018年開張的,那年正是村裡開展環境整治的第一年。”老板戴彩微說,現在她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節假日需要5個人幫忙才能勉強應付。

除了小嫂麥餅店,還有女婿面、老梅餛飩等當地特色小吃、農副產品,都深受歡迎。“我也成了全村農副產品的代言人,銷售家家戶戶做的素面,供不應求。”陳小靜高興地說。

“我們修建沿溪堰壩工程,針對岩坦溪源頭段進行溪流整治,打造源頭至前溪的舴艋船碼頭,借助省級項目楠溪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輻射效應,為進一步落實旅游興村打下堅實基礎。”陳小靜表示。

源頭村的共富故事也是永嘉乃至溫州鄉村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實現共富的一個縮影。“現在,越來越多的溫州鄉村變漂亮了,設施完善了,游客也多了起來。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幸福感實實在在地提升了。”陳小靜認為,這些共富共美的鄉村新故事,是彰顯溫州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獨特樣板。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