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蒼高速大隔山隧道實現全幅貫通

8月11日,位於浙南南雁蕩山腹地、全長3632米的大隔山隧道在施工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順利打通了左幅最后一米,標志著浙江交通集團瑞蒼高速項目的這項控制性工程和唯一一座特長隧道較計劃提前80余天實現全幅貫通。
瑞蒼高速全長52.6公裡,全線共有7座隧道。此次貫通的大隔山隧道為分離式隧道,自開工建設以來,浙江交通集團瑞蒼指揮部合理安排工期,共投入240多名施工人員和50台(套)機械設備。
大隔山特長隧道實現全幅貫通。浙高建供圖
據介紹,此次貫通的大隔山隧道沿線隱蔽工程質量難管理、風險隱患難治理、作業環境差等,極大考驗著項目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安全管控水平。為此,瑞蒼指揮部在數字化革新、安全生產等方面多點發力,在穩步推進建設進度的同時,著力提升工程品質。
大隔山隧道率先投入應用數字化隧道監控系統“陽光隧道”,通過人員車輛定位門禁系統、有害氣體監測系統、隧道二襯防脫空監測、安全步距檢測系統、隧道斷面3D掃描儀、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自動預警系統等10大功能模塊,實現隧道關鍵部位施工進展實時掌控、工藝舉措落實實時監管,有效解決超欠挖、二襯脫空等質量通病。
浙江交通集團瑞蒼指揮部工程處負責人表示,相較傳統作業方式,運用3D掃描儀施工作業更加高效、精准,1分鐘就能完成一個斷面約100米范圍內的全景數據採集,這些數據被直接推送至平台進行統一管理,提供隧道超欠挖、襯砌厚度分析報告等,有效精准判定超欠挖位置,二襯厚度合格率從93%提升為99%,斷面檢測精度進一步得到提升。
浙江瑞蒼高速。浙高建供圖
此外,針對特長隧道一線施工人員安全防護難等問題,大隔山隧道採用“定位基站+定位芯片”模式,可以精准定位洞內人員、設備的分布情況和運動軌跡,實現實時動態監控。“過去需要手工登記每一個進洞人員,漏記,錯記時有發生。”瑞蒼項目土建1標負責人說,現有模式為作業安全加上了雙重保險,如遇突發情況,可以通過點擊電子地圖上的人員發出緊急撤離提醒,進一步加強調度管理和平安監控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截至目前,瑞蒼高速本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1.85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2.38%﹔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8.54億元,佔批復概算的68.04%﹔累計總體形象進度55.62%。(李昭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