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開幕

9月8日,“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在位於寧波北侖的中國港口博物館開幕,讓觀眾全方位了解這部曠世宏編及其傳承歷史,感受中華典籍與文明的厚重。
展覽分為“大典猶看永樂傳”“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閱滄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顯”“珠還影歸惠學林”5個單元,通過講述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永樂大典》蘊含的豐富而寶貴的知識體系、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展覽現場。范玉攝
展覽細致全面地整理了《永樂大典》通過政府撥交、海外送還、藏家捐贈、員工採訪等多種途徑,入藏國家圖書館的歷程,深度挖掘了國家圖書館在不同時期圍繞《永樂大典》進行的部署安排,展現了一代代圖書館人嘔心瀝血地對《永樂大典》進行的搜集、保護、修復、出版工作﹔同時,回顧了抗戰時期《永樂大典》等古籍善本南遷、運美往事,梳理了海外《永樂大典》的回歸歷程。
展覽共展出展品87種70余冊(件),包括《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湖”字冊、“油”字冊、“站”字冊、“人”字冊、“樵”字冊等七冊影印件。其中“湖”字冊“東錢湖”條輯錄了《四明續志》《寧波府志》中有關東錢湖的內容﹔“油”字冊輯錄了《四明志》《元一統志》對寧波府市舶物貨的記載,對研究當時寧波的貿易發展、對外關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永樂大典》中,保存了許多有關寧波地區歷史、地理、外貿、海外交往以及文學等內容的寶貴資料,清晰再現了明州(慶元)港海外貿易繁榮、市舶管理成熟,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核心港口,也充分體現了寧波是一個與水分不開的城市。千年歲月流轉,從河姆渡文明到月湖的“十洲唱和”,再到“海上絲綢之路”,水孕育了寧波燦爛的港口文化,也成就了寧波的“東向大海”之路。
展覽現場。范玉攝
為了讓展覽更具體驗感和參與性,展廳中還設置了如“版式之美”觸屏游戲等《永樂大典》知識相關的互動展項,讓觀眾感受《永樂大典》的紙張之良、用墨之精,學習其中蘊含的古籍版式、中醫養生、書法、動植物等知識。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25日,市民可免費參觀。(趙錫、杜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