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瑞安:“一升一降”打通“生命綠色通道”

較改革前,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下降了8.6%,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提高至9.65%……這是溫州瑞安市院前急救“一件事”改革的成績單,在“一升一降”間打通百姓“生命綠色通道”。
“塘下花園村一名老年患者神志不清,請立即前往。”近日,羅鳳急救站醫生吳志遠、護士杜培培、駕駛員林初杰同時接到瑞安市120指揮中心電話后,立即出發,僅7分鐘便到達現場。“以往,我們是先通知駕駛員,再由駕駛員通知醫護人員,現在是一鍵推送,縮短了反應時間。”瑞安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曾曉秋說。
2023年以來,瑞安市以承接浙江省委改革辦“天天有感微改革”試點為契機,深入探索、大膽創新,全力構建縣域一體、多跨協同、線上線下聯動的院前急救服務機制,建成全域“10分鐘急救圈”。
在與死神搶跑的急救一線,早一分鐘,生命就多一分希望。2023年以來,該市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從原來的10分2秒縮短至9分10秒,為緊急醫療救護爭取了“黃金時間”。
急救,既要“急”,也要“救”,爭分奪秒、搶救生命。近日,飛雲急救站醫生薛豪和同事,成功救治了一名心搏驟停患者。“這是我們急救站第一例院前心肺腦復蘇成功的病例,它離不開以市裡的院前急救聯盟對心肺復蘇‘三人組’臨床路徑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更離不開院前急救技能的日常培訓和自我訓練。”薛豪自豪地說。
薛豪口中的院前急救聯盟是由瑞安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瑞安市人民醫院於5月中旬共同牽頭成立的,為該市18個急救站點提供資源共享、協作交流的平台,並依托聯盟醫療師資力量,下沉急救站,開展理論培訓、技能培訓等。
這只是瑞安市全力打通百姓“生命綠色通道”的一項舉措。瑞安市還上線了急救優先調度系統,設計了胸痛、腦卒中、心搏驟停等33種醫療預案,調度員可按照醫療預案,實時指導求救者或家屬現場自救﹔創新特殊群體精准找人機制,率浙江省之先獲批電信手機定位權限以消除定位盲區,打通民政、衛健、殘聯、公安、大數據等部門數據,建立65歲以上老人、聾啞人等特殊群體聯系人圖譜25萬人次﹔創新協同護航機制,建立調度端、車載端、交警端三方聯動機制,對重特大救治警情,配合調整交通秩序,給出最優行駛路徑,合力實現“零堵點”。
成效如何,數據最客觀。2023年以來,瑞安市AED設備累計布點228台,新增注冊急救志願者5000余人,急救單元“三人組”配置覆蓋率達90%以上,急救服務半徑城區縮短到3.5公裡內、鄉鎮縮短到8至10公裡以內,院前腦復蘇成功率達4.8%。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