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助力 寧波余姚布依族婦女走上“種糧之路”

“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我帶來的是自家種的大米,它的口感軟糯,吃起來香甜可口……”
11月14日上午,寧波余姚馬渚鎮瑤街弄村文化禮堂格外熱鬧,馬渚豐收節專場直播活動火熱進行。身穿布依族傳統服飾,正和觀眾熱情互動的是布依族婦女白子瓊,她從2013年開始在馬渚鎮種水稻,2023年承包的耕地面積已達348畝,是馬渚鎮有名的種糧大戶。
白子瓊參加馬渚豐收節專場直播活動。黃春曉攝
白子瓊走上“種糧之路”,從曾經的“種糧小白”到如今的“種糧大戶”,正是馬渚鎮黨委助農共富的一個生動注腳。
近年來,馬渚鎮黨委持續探索“黨建+智慧農業”,組成青年黨員技術服務團推廣農業新技術,通過一名黨員技術服務員加上一名農村指導員包聯若干農戶的模式,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排憂解難。
雖然在貴州老家時也曾種植過水稻,但白子瓊的“種糧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剛開始我們種植面積隻有約20畝,也沒有機械,拋秧、打藥等農活隻能人工去干,不僅累,而且收入也不高。”購入農用機械前,雖然白子瓊承包的土地面積逐年擴大,可收入卻沒有明顯增加。
面對這樣的困境,白子瓊與馬渚鎮農村指導員一起商量解決辦法,並在農村指導員的啟發下購入農用機械,用機械換人工,走上了科技農業的新路子。
白子瓊准備開展無人機作業。受訪者供圖
“機器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原先給稻田除虫,我和丈夫要背著約45公斤重的設備工作兩天,現在有了無人機,一天就能完成除虫作業。”白子瓊說,以稻田除虫為例,使用農用無人機不僅縮短了作業時間,還減少了工作量,“隻要在田邊操作無人機就可完成除虫,輕鬆多了。”
目前,白子瓊一共購入了兩台插秧機、3台收割機和1台農用無人機。這些種地“神器”除了給她省了力氣,還帶來了實際的收益。“用了這些機器,收入比原來增加了。今年我承包的耕地產出的稻米,能帶來約40萬元收入。”白子瓊說。
如今,白子瓊計劃通過改良產品包裝和品牌營銷提高自家稻米的附加值,同時利用直播平台拓展稻米的銷售渠道。
“這次參加助農直播是一次嘗試,希望借助鎮裡搭建的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大米。”白子瓊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