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溫州樂清:稻漁共生開辟鄉村產業致富新天地

孔麗琴
2023年11月18日10:31 | 來源: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小字號

種稻不僅得稻,還能得蝦得蟹。這樣的“稻漁共生、稻漁共贏”綜合種養模式你見過嗎?在溫州樂清市北白象、蒲岐、芙蓉等多個鄉鎮(街道)的農田裡,就有這樣一批敢於嘗鮮的新農人,通過發展稻田養蝦、養蟹等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有力支撐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水稻田裡出“青龍”

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這樣的畫面你是否見過?近日,在北白象鎮樂東村的一片稻田裡,80后新農人陳克稍一拽動田埂邊的地籠,水稻田裡立即水花四濺,成人手掌般大小的澳洲小青龍揮起大鉗子,在籠中亂穿。

“這是紅螯螯蝦,就是我們俗稱的‘澳洲小青龍’,這種蝦個頭大於普通小龍蝦,肉質肥美,可以做刺身,深受市場歡迎。”放眼望去,陳克身后一片片平整的稻田一字排開,池埂整齊,金穗低垂,風景如畫。

當下正值澳洲小青龍的嘗鮮期。連日來,當地農戶一邊忙著收割晚稻,一邊在稻田裡收獲小青龍。

為改變單一種稻模式,增加農戶收入,樂清市積極探索稻漁共養模式,將傳統稻田養殖模式向稻漁輪作型、稻(茭白、蓮藕)漁瓜果綜合立體型等高效模式轉變,將稻田整體成片的平原地區作為稻漁模式創新擴展區域,在單季稻種植田塊推廣應用成熟的稻漁輪作模式,利用冬季空閑土地,蓄水養殖蝦蟹。

在樂清市農業農村局和浙江大學農技專家的指導下,2023年年初,陳克和表弟應從曉在北白象鎮樂東村承包了80畝稻田,嘗試推行“水稻+紅螯螯蝦”共養模式,在水稻田中放養紅螯螯蝦蝦苗養殖。

被市民稱為“澳洲小青龍”的紅螯螯蝦原產於澳大利亞,於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國內試養,具有個體大、生長快、出肉率高等特點。在嘗試稻蝦共養模式前,陳克有著多年澳洲小青龍淡水養殖經歷。得知樂清示范推廣“稻漁共生、稻漁共贏”綜合種養模式,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地的消息后,這位有著大學學歷的新農人大膽嘗鮮,成了樂清稻田養紅螯螯蝦的“第一人”。

“在我看來,稻蝦共養相互成就也相互制約。”陳克說,考慮到澳洲小青龍在水稻田中生長會爬上稻杆造成水稻倒伏等情況,其在樂清市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引入了由浙江大學選育的具有抗倒力強、生長勢強、生長整齊、穗大粒多等特性的安粳優1號稻種。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將水稻田平整好,控制雜野生物的入侵,再以畝均投入5000隻蝦苗的密度進行稻蝦試養。

短短數月,下田時僅一公分左右長短的澳洲小青龍已長到成人手掌大小,畝均收成在75公斤左右。與此同時,水稻的畝產量也達到了400公斤。從目前收成來看,稻蝦共養模式較單一的水稻種植,畝均增收5000元左右。

陳克說,2024年,他將繼續開展稻蝦共養,結合農旅謀劃推出田間捕蝦、童趣收割等活動,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拓寬增收鏈,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力,以農活旅走出農旅融合新“稻”路。

稻漁共生得“三贏”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不僅提升了農戶的畝均收入,也進一步提升了土壤的生態平衡能力。

“單季稻加紅螯螯蝦共養模式,不僅能在原來單一產業基礎上實現增收增產,還能讓紅螯螯蝦幫忙消滅田間二化螟等危害性幼虫,相應減少農藥、化肥等生產成本的投入。”樂清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漁港管理科科長張利兵介紹,紅螯螯蝦對水質要求較高,使農戶在種養水稻時不得使用農藥化肥,間接提高了單季稻的綠色無公害品質。與此同時,該共養模式形成了“水稻護蝦、蝦吃虫餌、蝦糞肥田”的純天然食物鏈,實現“畝產增收、農藥減量、生態環保”的三贏模式。

稻漁綜合種養只是樂清積極嘗試“稻漁共生”綜合種養模式中的一種新模式。2023年以來,樂清市積極推動“一水兩用、一田雙收、肥藥雙減、穩糧增效、稻漁雙贏”,示范推廣“稻漁共生、稻漁共贏”綜合種養模式,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地,構建規模化發展、標准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努力探索具有樂清特色的糧食生產安全與漁業增產增收相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除了在水稻田裡共養小青龍,敢於創新的樂清農業人還積極嘗試在鹽鹼地裡養“海鮮”。10月,蒲岐鎮下堡村新墾造鹽鹼地實現了“稻蟹共收”。2023年,90后新農人馮成歡在鹽鹼地裡推行“海水稻+青蟹”共養模式,在海水稻田中放養青蟹苗,三個月時間裡,田裡青蟹的大小已翻了三倍,水稻增產明顯。

沿海而居的樂清山地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鹽鹼地灘涂墾造為樂清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新墾造耕地肥力低、易反鹽,也容易發生土壤鹽鹼化問題。為此,樂清搶抓入選國家級化肥減量增效“三新”試點縣機遇,通過新產品、新機具、新技術推進糧食高產、增效擴面。在鹽鹼地實施“以種適地”,開展稻蟹共養、虫糞肥、微生物菌肥等田間試驗,集成生物修復等關鍵技術措施形成鹽鹼地改良技術模式,提高養分利用率,保障糧食生產,讓鹽鹼地變成“聚寶盆”。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陸續回歸家鄉土地,深耕鄉村沃土,以己之長賦能鄉村振興。這些年輕力量發力數字經濟新賽道、鋪展綠水青山新畫卷、探索科技致富新路徑,成為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力量。

“目前,樂清農業人先后嘗試了‘稻田+小龍蝦’共養、‘稻田+青蟹’共養、‘稻田+小青龍’共養等新型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加快構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實現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樂清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樂清市農技專家還將繼續帶領農業大戶探索更多種養、輪養模式,豐富農戶產業結構,實現再增收增產。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數字海洋產業匯聚“浙”片海
  數字海洋產業是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重要探索。浙江,一個擁有豐富海洋資源和獨特海洋文化的省份,正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通過“聚鏈而強”,進一步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全力打造數字海洋產業的新高地。 一場盛會,撬動浙江數字海洋產業 今年10月底,一場以“聚鏈而強”為主題的數字海洋產業鏈合作大會在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舟山召開。…
打造“最懂微短劇的地方政府” 杭州臨平底氣何在?
  近年來,網絡微短劇興起,成為一種新的網絡視聽文藝樣態,其以快節奏、高密度、強情緒的敘事特點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已發展成為展現時代風貌、傳播主流價值的文化新窗口。 11月9日至11日,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在杭州市臨平區召開,這也是首個聚焦微短劇行業的全國性活動,旨在共同探討中國微短劇產業未來發展方向,並以此大會為載體,搭建促進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端交易平台以及傳播展示微短劇作品的重要交流推廣平台。大會期間,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網絡視聽領域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影視企業頭部網絡平台負責人及小程序企業領域內青年人才約5000人次參會,分專題深入研討行業發展問題,並開展交流合作,為微短劇產業發展賦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