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半個月前“比大閘蟹還貴”,如今價格暴跌

寧波人愛吃的時鮮冬筍大量上市

余建文
2023年11月20日08:56 | 來源:寧波日報
小字號

11月19日上午,寧波奉化溪口鎮石門村的毛大姐用小三輪載著新鮮採挖的10多斤冬筍,趕到溪口農貿市場售賣。“老公還在山裡挖筍呢。順利的話一天能挖30來斤。最近挖筍的人可多了。”毛大姐說,最近一周,他們兩口子都在忙著挖筍、賣筍。

毛大姐售賣的冬筍,有大有小,還沾著新鮮的黃泥,標價每斤15元。“現在冬筍量多了,便宜了。與半個月前相比,價格跌了一半還不止。”毛大姐告訴記者,幾個溪口的老買主早就跟她約好了,要買幾箱筍送給親戚嘗鮮。

在寧波人的餐桌上,冬筍是秋冬季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炒菜、煮肉、煲湯都離不了冬筍提鮮。最近,農貿市場裡,冬筍幾乎成了各個蔬菜攤上的標配,價格也很親民。記者打聽了一下,冬筍帶根的零售價每斤16元上下,去根的每斤20元出頭。

寧波鄞州東裕菜市場的菜商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冬筍10月底11月初就上市了,那時帶根冬筍要賣30多元一斤,“感覺都超過大閘蟹的身價了,不過,最近這半個月來,冬筍價格逐日走低,說‘腰斬’都不過分。”

冬筍價格的暴跌,是因為市場供應量猛增。據了解,目前安徽、浙北一帶的冬筍增產明顯,大量進入寧波市場,此外,寧波本地冬筍的採挖量也在上升。周大姐說,最近氣溫降了,一陣雨一陣晴,溫度濕度適宜,竹山上的冬筍很快旺發,“去年天旱,筍長得不好。今年氣候適宜,是冬筍大年。”

記者注意到,最近電商平台也紛紛大力吆喝售賣冬筍,不過價格要比農貿市場上的高出許多。比如某生鮮平台,唱主角的是安徽的冬筍,售價每斤20多元,而寧波本地產的黃泥冬筍標價每斤要50多元。看來,想淘實惠又新鮮的冬筍,不如走幾步路,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轉轉。

另一方面,這幾天,礱糠雷筍也小批量上市了,筍很嫩,但價格著實有點高,市場零售價每斤38—40元,真的比大閘蟹還貴。

據了解,這搶“鮮”上市的礱糠雷筍,主要來自江西中部和浙江的天台、嵊州山區。溪口鎮“雷筍大王”虞如坤告訴記者,上述地方的氣溫比寧波要暖和一些,這幾年也在大力發展礱糠雷筍,它們的上市時間要比寧波本地雷筍提前約一個月,“因為是頭道雷筍,產量少,價格貴也就不稀奇了。想嘗鮮的市民不妨再等等。”

虞如坤說,本地雷筍這幾天才陸續開始覆蓋礱糠,估計再過20多天才會少量上市,大批量供應要等到元旦以后。“今年雨水不錯,本地礱糠雷筍有望增產。”虞如坤說。

據了解,挑選冬筍講究“一看二聞三掂量”。冬筍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小越嫩。挑冬筍要選“肚子”鼓出來、兩頭尖腹部圓,形態飽滿且表面沒有裂縫的。新鮮的冬筍有一股特有的清新氣息,拿在手裡有沉甸甸的分量感,說明肉質緊實水分足。

市場上銷售的冬筍,帶根的和切除根部的價格差不少。切了根的冬筍,水分流失快,儲存期短,要盡快食用。相比較而言,本地冬筍要比外地筍更新鮮,肉質也更嫩,當然售價每斤也要貴上2元至3元。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數字海洋產業匯聚“浙”片海
  數字海洋產業是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重要探索。浙江,一個擁有豐富海洋資源和獨特海洋文化的省份,正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通過“聚鏈而強”,進一步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全力打造數字海洋產業的新高地。 一場盛會,撬動浙江數字海洋產業 今年10月底,一場以“聚鏈而強”為主題的數字海洋產業鏈合作大會在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舟山召開。…
打造“最懂微短劇的地方政府” 杭州臨平底氣何在?
  近年來,網絡微短劇興起,成為一種新的網絡視聽文藝樣態,其以快節奏、高密度、強情緒的敘事特點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已發展成為展現時代風貌、傳播主流價值的文化新窗口。 11月9日至11日,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在杭州市臨平區召開,這也是首個聚焦微短劇行業的全國性活動,旨在共同探討中國微短劇產業未來發展方向,並以此大會為載體,搭建促進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端交易平台以及傳播展示微短劇作品的重要交流推廣平台。大會期間,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網絡視聽領域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影視企業頭部網絡平台負責人及小程序企業領域內青年人才約5000人次參會,分專題深入研討行業發展問題,並開展交流合作,為微短劇產業發展賦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