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紹興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

縷縷墨香繞水圳(走進傳統村落)

人民日報記者 顧春
2024年01月13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華堂村中的巷道。
沈天鵬攝(人民視覺)
圖②:華堂村中的碉樓。
沈天鵬攝(人民視覺)
圖③:摹《蘭亭序》帖卷(局部)。
影像中國
圖④:在華堂村古宅中,一個孩子在老師指導下練字。
范大成攝(人民視覺)
圖⑤:華堂村王羲之故居金庭觀航拍圖。
嵊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⑥:華堂村中臨水而建的古建筑。
沈天鵬攝(人民視覺)

  遠山奇麗縹緲、近水清澈如鏡,地處臥龍山脈和平溪江環抱的浙江紹興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與溪流、群山構成和諧的空間環境。漫步在華堂村的鵝卵石街巷之中,隻見馬頭牆高高聳立,牌樓斗拱賦予想象,飛檐木雕巧奪天工。村內保留了一批明清時期格局與風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群和歷史街區,名勝古跡眾多。

  華堂村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后裔的重要聚居地,至今有千年歷史。2012年,華堂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浙江紹興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前,一條平溪緩緩流淌,一座五孔石梁橋位於其上。走過古橋,進入古村,隻見山水環繞、黑瓦白牆、飛檐翹角,猶如置身水墨畫卷。

  屋舍精麗古畫堂

  說起華堂村的村名,還有一段淵源。據傳,王羲之后裔多擅書畫,家家戶戶都會將書畫懸於廳堂,供人品賞,人稱畫堂村。后因其屋舍精麗、山水清妙,“畫堂”易名為“華堂”。歲月變遷,古村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形成庄重典雅的建筑風格。

  華堂村現有面積10萬平方米,擁有多處文物古跡,白雲祠、九曲水圳、進士牌坊、老台門、古戲台等一大批明清以來的傳統建筑和人文景觀分布其間。除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氏宗祠外,還有民宅、店鋪、池塘、水井等,55座老台門分布其間,3200米鵝卵石街巷宛轉蔓延,一條358米長的九曲水圳貫穿全村。

  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王氏宗祠,在古村建筑群中尤為耀眼。宗祠坐西朝東,呈一路二進式布局:第一進依縱軸線布局,為牌樓、石橋、瑞蓮池,兩側設置廊廡﹔第二進為四合式,后大殿前是寬敞的天井,兩側為二層樓廂房。近年來,王氏宗祠完成了修繕工程,不僅可供游客觀覽,也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一處牌樓前,幾位老人家在石凳上嘮著家常﹔祠堂邊上的九曲水圳埠頭邊,村民們正依水洗滌衣服、清洗菜蔬。

  從王氏宗祠旁小巷向前行百步,一處雅致的園林景觀映入眼帘,這便是居所堂。居所堂堂屋和兩側廂房圍出一個規整的天井,天井一角種植一棵柚子樹,將小院襯托得清新典雅。2022年,居所堂修繕提升工程啟動,改建后成為供游客體驗古村生活的民宿。冬日寒冷,卻擋不住游客相約前來參觀拍照、圍爐煮茶的熱情。“基本上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民宿店長姚燦紅介紹。

  穿過古村中長長的甬道,但見一處白牆黛瓦的宅院,牌匾上寫著“王羲之藝術館”。藝術館由民國時期的絲廠遺址建筑改造而成,佔地3000平方米,於2023年6月正式揭牌。改造完成后,藝術館成功與西泠印社合作舉辦了第一屆“金庭風韻”國際書法篆刻展,對200余件書法、篆刻作品進行了陳列展示。村民王平溪很是欣喜:“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高質量的藝術展了。”

  古村中心還有一座傳統的中式單檐歇山頂建筑,這是戲迷們最愛流連的戲台。每到節假日,戲台上下人來人往,叫好聲不絕於耳。華堂村村民委員會委員、婦聯主席鄭洪妃說:“我們組織村民開展戲曲清唱、節目排練等活動,不僅給戲曲愛好者提供活動場所,也通過戲曲節目排練參加市裡、鎮裡和村裡的各項文藝演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鄉賢助力展新韻

  華堂村中的三省堂是一間典型的江南宅院,院落小巧精致,頗有江南名士之風。台門設青石門框,門楣陰刻楷書“居之安”,三合院格局保存完整,穿斗式梁架結構,幾張桌子放置於大堂,筆墨紙硯置於其上,不時有人於其間臨摹、討論書法。

  在三省堂內,紹興書法家協會會員王德忠在此開設書法體驗館。除了在館內開展書法培訓,王德忠父子還通過直播平台,進一步進行書法交流展示。“希望通過書聖故裡的吸引力更好傳播書法文化。”王德忠說。

  近年來,華堂村一方面不斷加大餐飲、住宿、道路綠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旅游硬件設施,同時還注重以書法為特色,推動鄉村旅游。

  通過游一次景點、寫一幅書法、留一張合影的形式,帶動青少年書法研學游。退休教師王伯江已經90歲高齡,平時,他仍在居住的台門裡練習書法、教授書法。游客不僅可以體驗書法臨摹,也可以切磋交流。“我希望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地展現書法魅力。”王伯江說。

  “四根柱子上的牛腿形象生動逼真,預示著風調雨順。”村中的義務講解員王劍鈞正在給一群來自寧波的游客講解。“我退休后為游客講講華堂村的歷史、王羲之的故事,讓他們能更好地了解我的家鄉。”王劍鈞說。

  背臨華堂村,金庭觀和王羲之墓依山而立,相伴梅香。金庭觀有山門、書畫廊、書聖殿、雪溪書院、右軍祠等建筑。山門上方懸金庭觀匾額﹔書聖殿兩側書畫廊分別為王羲之一生簡介,以故事畫作一一串聯,還有歷屆書法朝聖活動書法作品精品碑刻。

  “華堂村不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還有諸多關於王羲之的傳說故事,讓人體會到書法文化的源遠流長。”北京游客張健道出古村的雋永魅力。據統計,2013年以來,華堂村已累計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近年來,我們以傳承、保護與發展為宗旨,積極實施鄉賢回歸,致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書法家訓研學基地。”金庭鎮黨委委員竺鑫東介紹。

  如今,九曲水圳邊依舊回蕩著歡聲笑語和洗滌聲,台門堂前那一支狼毫仍揮洒著千年前的魏晉風流,古戲台上婉轉越劇老調繼續演繹著江南柔情,老街深處小吃店裡的小籠饅頭仍能撫平遠行人的疲憊……縷縷墨香縈繞間,這座江南古村獨特文化日益彰顯,真正擁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印記。

  (沈天鵬參與採寫)

  延伸閱讀

  越地紹興 台門如星

  來到紹興,聽聞最多的詞就是“台門”。

  台門是什麼?紹興台門就如同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是紹興特有的建筑。越地紹興,台門如星。當地人總說:“紹興城裡五萬人,台門足有三千零。”台門是指平面規整、縱向展開的院落式組合的一個獨立住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側廂、座樓、園地等組成。台門大多是三進結構,“進”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建筑,中間多是大堂,左右是房,每進以天井分割,兩邊廂房相連。

  一座座白牆黛瓦、庭院深深的老台門,見証著江南水鄉的典雅與繁華,延續著越地綿綿不絕的文化脈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3日 07 版)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