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州:守護一方碧水 營造“美麗南潯”水環境

2024年01月18日10:40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近日,據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南潯分局消息,2023年,南潯區五水共治連續五年獲“大禹鼎”、兩次獲“銀鼎”﹔8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含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水以上,達標率100%……目前,南潯大部分水體經歷了從濁到清、由淨到潔的過程,“水晶晶”的美景正徐徐展開。

南潯古鎮。陸志鵬攝

南潯古鎮。陸志鵬攝

亮麗成績單的取得,離不開扎實的工作。過去一年,為了讓清水暢流,南潯區生態環境分局深入實施“水韻湖城”行動,縱深推進鞏固“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開展涉水問題“找尋查挖”,緊盯問題銷號,積極探索治水長效機制,讓水質不斷從量變實現質的跨越。

打造“景觀帶”

人水和諧激活生態紅利

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南潯開發區(東遷街道)北部水生態功能提升工程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河道中種植的沉水植物與岸邊的植被帶交相輝映。水的流態和場地肌理相結合,形成了“大水面—大景觀—生態漫道系統”的“水鄉綜合體”。

據悉,該項目於2023年7月完成建設並投運,范圍包括英雄村和富強村,北接金魚漾與太湖相依,南連古溇港與南潯古鎮相連,面積5.2平方公裡。涉及水污染防治工程、內部水資源優化調度、水生態系統構建工程。截至目前,項目已建設濕地34萬平方米、生態緩沖帶3.49萬平方米,構建河道水生態系統38.68萬平方米,實現了區域內骨干河道水系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

水鄉綜合體。南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水鄉綜合體”。南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今,在河段沿岸,不少前來鍛煉的市民可以欣賞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魅力。“通過探索‘水鄉綜合體’治理模式,不僅可以控制和削減外源污染,全面提升和改善工程范圍內主要水系的水質現狀,還能保留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韻,美化河流生態景觀,實現清水入河、活水暢游,從而構建水質淨化、生態種養、休閑景觀於一體的水生態系統。”南潯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保護圈”

筑牢碧波綠水生態屏障

不久前剛完成提升改造的南潯區練市鎮大觀園建成了14公裡河湖生態緩沖帶,其中修建的沿河休閑綠道、沿河小公園、園林小品,吸引了不少散步的居民。在提升改造過程中,南潯區生態環境分局充分運用水生態修復理念,結合水文地質、地形地貌等現場條件,為各類動植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既保持了豐富多樣的河岸,又延續了原始的水際邊緣效應,給各種生物提供了遷徙的走廊,使河岸生態系統得到恢復。

據悉,河湖生態緩沖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污染、淨化水體、保護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

南潯古鎮城水相依的生態長卷讓人流連忘返。這背后,除了大自然的饋贈,還得益於全區上下的善作善成。南潯通過打造水韻湖城之南潯古鎮水生態環境提升工程,進行河道底泥清淤、水源淨化、水生態修復、培育15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如今,南潯古鎮核心區河道主要水質指標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透明度大於1米,水體清澈,有效提升了南潯古鎮內部水系水質,打造健康的河道水生態系統。

“截至目前,全區共計建成河湖緩沖帶17公裡,培育了5個水下森林約15萬平方米。我們通過科學規劃和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與生態修復,給河湖支起了一道生態保護屏障。”南潯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水環境提升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雖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仍需要不斷鞏固提升治水成效,提升“大禹鼎”成色,使群眾真正實現“推窗見綠、開門親水”的美好願望。(李沖)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