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杭州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

河清岸綠,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人民日報記者 竇皓
2024年03月07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浙江杭州,上塘河碧波蕩漾、微風輕拂,時有飛鳥從水面掠過。

  “不久前,我們在河裡發現了不少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類。”參與河道水生生物資源監測的杭州市農科院專家林啟存介紹,這些魚類的出現說明上塘河的水質在不斷改善。

  地處江南水鄉,水系眾多,水生態建設是杭州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重要一環。多年來,杭州市以打造美麗河道為抓手,努力構建良好生態,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數字賦能,智慧治水

  在杭州市拱墅區西塘河,一場水下清淤作業正在進行。河道中間停著一艘新型智能清淤船,工作人員黃曉烽通過遠程系統進行操作,機械臂伸進水中,淤泥被慢慢吸上來。

  傳統清淤船不能調整角度,很多淤泥無法清理。如今,河道裡工作的智能清淤船可根據河底情況自動調節清淤深度,不僅對泥體擾動較小,也避免了對水體的二次污染。被清理出來的淤泥,還可以再利用。

  “傳統清淤作業過程中,噪聲、水質污染都很大。”黃曉烽說,相比之下,生態清淤工程量小,對河道水生態系統影響也較小,還能最大限度保護生物多樣性。

  同時,數字技術也在持續助力提升河道監管水平。

  走進杭州市臨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大屏幕上,水情水勢、各類治水問題實時更新。此刻,一條關於轄區內梅堰河的數據報警信息,被傳送到了工作人員的賬號上,相關部門和對應河長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交辦問題清單。

  這一切得益於河道中的小型水質監測浮標:它們可以隨時監測水質數據,並傳輸到后端平台,實現數據可視化,方便城市管理人員開展智能巡河。

  目前,杭州市建設了市區一體化智慧河道平台,構建了“一網統管”四大體系14個場景。從不斷鋪設的智能傳感設備,到迭代升級的數字化平台,再到風險識別和水質預警體系,河道治理正變得越來越智慧。

  多方參與,共建共治

  余杭塘河畔,杭州市城管局城市水設施和河道保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許國良正和同事們清理落葉。“以前落葉清理會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現在我們選用了噪聲小的鋰電池鼓風機,調整了清理的時間和方式。”許國良說,如今的河岸落葉清理工作,降低了噪聲和揚塵,盡可能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作為河道管理隊伍的一員,許國良干了20多年,足跡遍布500多條城市河道。許國良帶著城市河道管養人員創立工作室,摸索出不少河道綜合長效管理與養護的新辦法,並得到了廣泛推廣。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河道管理中來。身穿紅馬甲,手提垃圾袋,沿著游步道一路巡查,觀察河面是否漂浮垃圾……處處可見的志願者和護水隊員,已成為杭州市河道管理的常態。

  杭州市通過多種載體鼓勵並引導市民群眾參與城市河道治理,同時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清潔家園”整治行動。此外,杭州市還有一支民間河長隊伍。他們時刻關注城市大大小小的河道,發現問題后會及時拍照記錄、整理上報問題,共同參與河道治理。

  “實現河道清潔,多方參與很關鍵。”杭州市城管局城市水設施和河道保護管理中心黨委書記蔡國強說,從專業治水隊伍到民間河長,再到無數志願者的積極參與,杭州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共護杭州城市水系。

  一河清水,宜居富民

  掰開河蚌,就能看見一顆顆珍珠。“水質好了,咱們的河蚌長勢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在拱墅區紅旗河的河面上,養殖戶石乃冬正搖著船槳,撐著小舟,對自己養殖的珍珠蚌進行檢查。

  這有賴於杭州市城管局引進的智能生物鏈治水技術。河蚌被投放后,會不間斷濾食水中的藻類、浮游動物、有機碎屑,實現食物鏈有機質循環傳遞。

  “景觀河道裡養河蚌能淨化水質,水好了,河蚌的品質也更好了。”拱墅區城市河道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說,在這項技術支撐下,杭州市在保護水質的前提下,著力培育河蚌養殖產業,富民增收。

  水生態持續向好,讓河道兩岸更加宜居宜業,市民也有了更多休閑空間。

  位於余杭區的五常港,是當地主要的骨干引配水河道。每到周末,居民沈佳琪都會來到河岸旁的健身綠道上跑步。“環境這麼好,運動起來很舒暢。”沈佳琪說。遠處的親水平台上,一些市民正在休閑垂釣﹔濱水步道上,家長正帶著孩子們奔跑嬉戲。

  過去,五常港岸邊的居民非常喜歡劃龍舟,但由於環境污染等問題,劃龍舟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隨著水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龍舟隊伍又壯大了起來。除了能看龍舟比賽,人們還能在“河道生活”小程序上報名免費體驗劃龍舟、皮劃艇、槳板等活動。上線僅一個月,“河道生活”小程序上的預約人數就已達到1500人。

  這是杭州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縮影。近年來,杭州市結合當地實際,開展特色活動,致力打造“一河一品牌”,滿足市民游客親水近水、安全便捷地參與水上健身活動的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創新河道治理方式,不斷改善河道環境,讓城市更宜居。”蔡國強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7日 17 版)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長三角:拉滿弓 鉚足勁 重大項目建設強勁開局
  上海公布2024年重大工程清單,計劃安排正式項目191項﹔ 江蘇聚焦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任務”實施重大工業項目600個﹔ 浙江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333個“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安徽省聚焦重點領域,出台《安徽省有效投資專項行動方案(2024)》﹔ …………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長三角三省一市2023年GDP達到30.51萬億元,在交出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后,春節假期剛結束,三省一市就以高質量項目建設為牽引,再次吹響奮戰全年經濟“開門紅”的號角,為全年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開年掀起重大項目建設熱潮 2月18日,龍年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董村村虹戴公路以北便是一片火熱的景象——婺城區的重大項目“浙中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在這塊土地上正式開工,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大貨車停車場及司機綜合服務生活區、物流供應鏈中心、物流倉儲區等交通樞紐設施。…
硬氣的“糯嘰嘰”
  說起浙江特產,相信很多沒來過浙江的朋友都能娓娓道來。從杭州的西湖龍井、絲綢,到金華的火腿,還有嘉興的粽子、寧波的湯圓,仙居楊梅、黃岩蜜橘,紹興黃酒,慶元香菇……浙江十一城,各有各的特產,隨便數數就能數出不少來。 今天,咱們就來“盤一盤”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來自浙江的“神仙”好物! 嘉興蝸牛“爬”上世界餐桌 浙江省嘉興市,擁有眾多食物原材料,除了大自然的饋贈,還有人為養殖的成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