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謀局“濕”與遠方——

西溪二十年:保護與利用的雙贏之路

方彭依夢
2024年03月31日09:07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一曲溪流一曲煙,是獨屬西溪的美。漫步西溪,這裡的一堤一水、一草一木,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馬禎俊攝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馬禎俊攝

西溪濕地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2003年,杭州市西湖區啟動了杭州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以下簡稱“西溪濕地綜保工程”)。經過20年的探索,一個保護與合理利用雙贏的濕地保護“西溪模式”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留下“天堂綠腎”美麗底色

3月的西溪,春光正好。吳連忠劃著搖櫓船返航后,迎來又一次滿客。

“西溪的水真好!”載著游客穿行於港汊河道,吳連忠總會聽見這樣的贊美。然而許多年前,這裡卻是天差地別的另一番景象。

“上世紀90年代初,濕地所在的鄉村開始養豬。豬糞全部倒入水網,結果水體發綠發臭,一進村,惡臭難聞。”作為原住民,吳連忠見過最原生態的西溪濕地,也知道如今這份美麗的來之不易,“經過環境整治,西溪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游客乘坐搖櫓船欣賞西溪濕地美景。西溪濕地供圖

游客乘坐搖櫓船欣賞西溪濕地美景。西溪濕地供圖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西溪濕地內河道總長約108公裡,近55%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保護西溪濕地,重點是保護水生態、改善水生態。

遇見西溪濕地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工程師張巍時,他正在西溪濕地福堤15號池塘邊工作,“你看,經過治理,現在池塘的水質非常清澈,塘裡的水草都能看到。”

張巍告訴人民網浙江頻道,西溪濕地有淨化水質、滯洪抗旱的功能,除了河道之外,濕地中大大小小一千多個三基魚塘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濕地的保護和管養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持續的工作。”張巍說。

為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提升水質和景觀效果,2021年,西溪濕地正式啟動三基魚塘清淤和生態修復工程,這次工程主要針對的是福堤、綠堤沿線的三基魚塘。

“濕地裡有很多封閉池塘,在歷史上主要發揮養魚功能。這些封閉池塘本身水體流動性較差、溶解氧偏低。此外,綜保工程設置的鬆木樁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需要進行更新和補充。”張巍介紹,為了強化封閉池塘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針對不同問題,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對三基魚塘進行生態修復和治理。

經過修復治理,西溪濕地內的三基魚塘煥然一新。西溪濕地供圖

經過修復治理,西溪濕地內的三基魚塘煥然一新。西溪濕地供圖

“我們對部分封閉池塘的表層浮泥進行清理,通過實施護坡修復、水生植物種植、水系連通和適時外河補水等工程措施,提升這些區域池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其自淨能力。”張巍表示,此外,近年來,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西溪濕地引水源頭的淨水工藝進行了提升,來水水質越來越好。

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如果要問西溪濕地的生態保護做得如何,來濕地“做客”的鳥兒們最有發言權。

“快看!那邊有隻白眉鴨游過來了!”早晨8點多,迎著日光來到西溪濕地蓮花灘的觀鳥區,這裡已聚集了不少鳥類愛好者,在西溪濕地“飛羽”志願服務隊隊員庄羽的指引下,大家紛紛向遠處眺望。

庄羽是一名大學生,在加入志願服務隊后,他每個月都會抽時間來蓮花灘觀測鳥類,並整理數據上報到中國觀鳥記錄中心。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西溪濕地記錄到了近百種鳥類,尤其是這兩年,被發現的珍稀瀕危鳥類越來越多,我也看到了白琵鷺、小天鵝、花臉鴨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這與做好生態保護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庄羽說。

西溪濕地“飛羽”志願服務隊隊員在蓮花灘觀測鳥類。西溪濕地供圖

西溪濕地“飛羽”志願服務隊隊員在蓮花灘觀測鳥類。西溪濕地供圖

作為西溪濕地水鳥主要棲息地及觀賞地之一,蓮花灘區域是西溪濕地鳥類生物多樣性集中體現的典型代表地。在充分調研、聽取觀鳥愛好者與專家意見建議意見的基礎上,2022年,西溪濕地啟動蓮花灘水鳥棲息地提升項目。

“針對當時淺灘分布不均、可供水鳥棲息的露灘不足等細節問題,我們採取微地形改造、水生植被(沉水植物為主)恢復等修復措施,為水鳥提供了更適宜的棲息環境,讓它們可以自由地覓食、停棲、游泳或行走、營巢、繁育等。”西溪濕地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工程師姚可侃介紹,截至2023年底,西溪濕地鳥類有218種,較2020年增加了25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青頭潛鴨3種。此外,維管束植物新增了53種,昆虫增加了20種。

2023年底,西溪濕地獲評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2024年3月又被評為浙江省觀鳥勝地。如今,西溪濕地進一步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科普體驗感,並以蓮花灘區域為重點,打造西溪特色科普體驗地品牌。

“西溪濕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優勢,圍繞生態保護、鳥類觀賞、各季特色植物等主題,我們開展了各類自然教育特色課程以及送課入校,傳播濕地生態文明理念。”姚可侃說。

近年來,中國濕地博物館也積極與西溪濕地蓮花灘觀鳥區進行聯動,策劃開展了雲觀鳥、自然徑、移動展、校園館、城市觀鳥入門課、“塑鳥”沙龍等一系列“無邊界”科普宣教活動,還對多年沒有更新過的館區進行了改造提升。

中國濕地博物館策劃開展的“塑鳥”沙龍。中國濕地博物館供圖

中國濕地博物館策劃開展的“塑鳥”沙龍。中國濕地博物館供圖

中國濕地博物館陳展部負責人俞靜漪表示,通過濕地保育宣教活動,將濕地鳥類知識及生態保護理念更廣泛地傳遞給市民游客,讓博物館成為濕地“序廳”,促進西溪濕地生態文明成果共建共享。

還景於民,還綠於城

3月24日,2024杭州西溪花朝節如約而至,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

“西溪濕地既有自然風光又有文化底蘊,不虛此行!”穿過木繡球、繡線菊等原生態花草交錯種植的綠堤,游客章程風不停地按下相機快門。

2024年西溪花朝節“花神巡游”活動。西溪濕地供圖

2024年西溪花朝節“花神巡游”活動。西溪濕地供圖

作為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經過多年努力,西溪濕地找到了保護與利用的平衡點和最大公約數,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與城市和諧共生。

“環境好了,游客也越來越多。”40歲的蔣晨杰出生在西溪濕地核心區塊——蔣村鄉深潭口村。2003年,隨著杭州啟動西溪濕地綜保工程,西溪濕地保護區旅游專項規劃也浮出水面。當時,保護區域實行撤村建居,村民全部外遷安置,涉及人數1.3萬多人,蔣晨杰就是其中之一。

經過2年的綜合整治,2005年,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蔣晨杰和許多村民一起回到公園上班。如今,他成為了西溪濕地的一名觀光電瓶車駕駛員,而他所在的車船部有近200名員工,其中像他一樣的原住民佔70%。

“我的老家就在西溪濕地的核心景區。”在服務游客的過程中,他自豪地介紹,為了最大程度地“還景於民”,西溪濕地免費開放區域日益擴大,由原來的2平方公裡,增加到了5.79平方公裡,“像福堤、綠堤、西溪雕塑園、鄔家灣、龍舌嘴這些地方現在都是免門票的,老百姓不花錢就能玩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游客搭乘電瓶車在西溪濕地內游玩。楊作英攝

游客搭乘電瓶車在西溪濕地內游玩。楊作英攝

如今每逢周末、節假日,在風景如畫的西溪濕地,經常可以看到西湖區蔣村街道各社區居民,在家門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踏青、賞花、品茶。

結合當地民俗,西溪濕地還開發了一系列特色民俗節慶活動,推出了“漁夫之旅”等基於傳統農耕漁事的特色生態文旅產品,並在河渚街、煙水漁庄、綠堤三個區域,對西溪濕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在吸引市民游客走進西溪濕地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居民就業,從一產走向三產,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在河渚街開店的“西溪小花籃”非遺傳承人洪立萍。西溪濕地供圖

在河渚街開店的“西溪小花籃”非遺傳承人洪立萍。西溪濕地供圖

此外,利用濕地景觀,西溪濕地還打造了自然文化教育大課堂,重點構建了“一館、兩中心、三區、四園、五站、六基地”的科研科普體系,以生態保護為主,從基礎設施、生態空間等方面推動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據統計,自2005年開園以來,西溪濕地已累計服務游客6000萬人次,經營收入超26億元,形成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市區,這片10.38平方公裡的濕地,已不僅是一個公園、一個景點,它悄然融入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中,帶動著周邊產業和社會發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新形態。

毗鄰西溪濕地的蔣村街道,近年來充分依托西溪濕地優良的自然稟賦,整合轄區空間資源,放大原生態價值,圍繞“城西新中心、樓宇新高地、產業新磁場”的目標定位,已逐步形成“一核一地三帶多園”的發展格局。

依托西溪濕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蔣村街道已逐步形成“一核一地三帶多園”的發展格局。蔣村街道供圖

依托西溪濕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蔣村街道已逐步形成“一核一地三帶多園”的發展格局。蔣村街道供圖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黨工委委員、濕地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想介紹,經過多年努力,西溪濕地創造了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意為“以城市公園等生態設施為導向”)發展的“西溪模式”,並通過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從“濕地公園”走向“濕地公園型城市組團”,實現了城市價值的復合化和城市功能的集約化發展。

如今,西溪濕地周邊陸續形成了一批高教密集區、休閑旅游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打響了“游在西溪、學在西溪、住在西溪、創業在西溪”品牌。

“我們現在住的是政府統一建的回遷房,與西溪濕地僅一路之隔,上班非常近。每天晚飯后,我也常和家人一起到濕地散步健身。”蔣晨杰感慨道,“這幾年,西溪周邊的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好,生活更方便了!”

西溪的下一個20年

經過20年的保護與發展,西溪濕地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融合發展上取得了明顯成效。那麼,西溪濕地又將如何更好地邁入下一個20年?

劉想認為,一方面是梳理以往20年經驗所形成的標准化工作流程和體系規范,而另一方面則是處理難題。他表示,當傳統保護與管理方式已無法科學高效解決現有難題時,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提供了全新途徑、全新可能。

“在濕地保護利用過程中,如何回答好濕地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是擺在西溪乃至全國濕地公園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這也成為了我們開展數字化實踐與探索的需求驅動。”劉想說,“為強化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我們從數字化轉型的角度,構筑了濕地保護與利用的新平台。”

3月31日,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正式上線運行。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以保護、管理、經營、研究為核心要素,以場景模塊之間數字化思維融合互通為首要邏輯,我們分級分類整理了4大類46條需求,搭建了智治中心的‘四梁八柱’。”西溪濕地管理局數據資源科業務負責人余卉介紹,自項目實施起至今,智治中心已形成1朵信創雲、1個數字孿生底座、4大業務模塊,開發了28個應用場景,實現西溪濕地整體智治的閉環管理。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上線后,將如何助力化解現存難點、痛點?在智治中心的駕駛艙前,“濕地孿生”將西溪濕地真實的面貌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這是我們為整個西溪濕地打造的三維底圖,對濕地地形、水系、建筑等進行仿真展示,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對水質濃度梯度場、水鳥棲息地保護等場景的實時推演。”余卉告訴人民網浙江頻道,從前在調查濕地生態環境時,往往依賴人工取樣觀測和經驗判斷,而在本次項目實踐中,通過物聯感知、智能算法、仿真推演、決策優化,構建西溪濕地全域數字孿生仿真能力,實現濕地的“全感知、能計算、會研判、自學習”,從而通過全量化的數字濕地,為現實中的濕地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駕駛艙。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駕駛艙。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為了便於直觀感受,余卉打開了駕駛艙中的“水鳥棲息地保護模塊”。大屏上可以看到整個蓮花灘區域的數字孿生模型。

“蓮花灘區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集合水、土、氣、生全生態要素的聚系統。我們布設了1台水質、1個雨量計、1套碳匯、1套土壤和7套鳥類音視頻監測設備,用於觀測和統計蓮花灘實時生態環境信息。同時,通過無人機傾斜攝影和人工水下地形監測(1:200)的方式,建立了蓮花灘3D仿真模型,可隨時了解不同水位下的露灘面積。”余卉介紹,“基於長時序的鳥類活動統計數據、人類活動統計數據以及蓮花灘總體的生態要素數據,能夠掌握不同鳥類的生活節律,也能指導我們今后更好地保護水鳥,維護生物多樣性。”

蓮花灘區域的數字孿生模型。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蓮花灘區域的數字孿生模型。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濕地數字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回答好保護和利用平衡的問題。

余卉告訴人民網浙江頻道,濕地公園的保護與利用,既不是一封到底,也不是一用到底,濕地的開發利用也有合理的邊界,比如業態的管控。

“西溪濕地既是國家濕地公園,也是5A級旅游景區,既有濕地保護的要求,也面臨著旅游壓力及商業化過度的問題。但到底多少比例的商業化是合理的,商業化比例又該如何量化統計,這都需要借助數字化手段來進行分析統計,才能採取針對性管控措施。”

人民網浙江頻道注意到,在智治中心駕駛艙頁面上,兩側的看板就是按照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兩大維度設計的,左側是“濕地保護全覆蓋”,右側是“合理利用全掌控”。如今,利用系統化整體智治的思維,智治中心將分散的生態要素方面的數據與管理要素方面的數據整合到一起,將原本單一的評估體系進行了“系統化治理”升級。

以智治中心開發的碳源碳匯應用場景為例,通過打通數據孤島,可准確計算濕地碳排放量。

“為了實現零碳濕地目標,我們將園區交通治理、建筑物管理等場景進行融合,將我們的減碳目標,分解轉化到降低建筑物耗能用電、提升新能源車游園比例等具體目標上,並通過物業費減免、新能源車停車費減免等方式對園區管理和游覽行為進行降碳引導。”余卉說。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碳源碳匯應用場景。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碳源碳匯應用場景。西溪濕地管理局供圖

西溪濕地橫跨杭州市西湖區和余杭區兩個區域,如何在跨區域一體化保護方面盡善盡美?如何為國家乃至全球層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數字樣板?

“在系統開發過程中,我們秉持‘數據相通、標准相同、管理協同’的原則,通盤考慮開發生態、停車、能耗、建筑等系列一圖管理應用場景,實現跨區域數據和事件的統一閉環管理,優化管理體制,建立責任落實機制。”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黨工委書記、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董威表示,類似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跨行政區域這樣的共性問題還有很多,作為國家林草局批復的、全國唯一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數字化項目試點,希望通過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的先行先試,為全國乃至全球更多濕地的數字化進程提供可復制和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從而實現“一地創新,多地推廣”,提高中國在全球濕地保護利用上數字規則的話語權,成為全球濕地數字化保護利用的樣板。

2023年1月1日,中共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工作委員會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正式挂牌,標志著西溪濕地公園保護管理邁入新篇章。如今,通過西溪濕地管理體制的優化提升,打造了西溪濕地跨區域一體化保護管理的新模式。

董威表示,未來,西溪濕地將以數字化保護管理為抓手,以新修訂的《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為龍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做好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四篇文章,把保護好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努力打造濕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西溪樣板”,力爭成為“世界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典范”。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錢塘春潮逐浪高 浙江奮力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窗口”,2023年浙江省生產總值82553億元、增長6%,以佔全國1.1%的土地、4.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5%的生產總值,展現了“經濟大省挑大梁”的實干擔當。 3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浙江專場活動中,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浩表示,浙江將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奮力在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 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
“經濟大省”浙江向“新”而行
  一年之際在於春。 行走在之江大地上,處處一派實干爭春的氣象:“未來工廠”內,多種機器人正互相配合、不停忙碌著﹔聯合實驗室裡,高校與企業研發人員正聚焦產業發展難題,刻苦攻關﹔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內,上下游企業緊密配合,加緊產出…… 2024年以來,浙江聚焦“人才隊伍”“科技創新”“產業集聚”等關鍵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創改開”新動能、打開“穩進立”新局面,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下好人才培養先手棋 推進新一輪“5年5000名”選調計劃﹔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大力引進博士后,各類人才計劃、科技項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傾斜……3月21日,浙江省新聞辦在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全面加強高素質干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的情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