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新”活水澆灌藝創小鎮

桑士達、金雄偉、李玲
2024年06月02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④:青山環繞中的“西湖藝創小鎮”。
圖⑤:“西湖藝創小鎮”中改造后的辦公樓房。
圖⑥:“西湖藝創小鎮”優美的自然環境。
圖⑦:俯瞰“西湖藝創小鎮”。
圖④至圖⑦均為李玲提供

  頗具傳統美感的白牆黛瓦,錯落鑲嵌在青山翠谷之間。再細看,又有不失現代設計感的建筑穿插點綴——走進位於浙江杭州的“西湖藝創小鎮”,但見天藍氣清、山水環繞。誰能想到,40年前,雙流水泥廠曾在此機器轟鳴,為杭州城市建設生產水泥的同時,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2006年杭州市提出打造全國文創中心,西湖區的這家水泥廠從此“舊貌換新顏”。

  現如今,“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在“創新”活水澆灌下,“西湖藝創小鎮”成為各地“特色小鎮”中的鮮活一例。據悉,“西湖藝創小鎮”位於錢塘江畔之江文化產業帶,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由西湖區聯手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創建,是一座文化視聽和美術科藝融合共生的省級特色小鎮。

  “藝術”立鎮

  精彩紛呈的杭州亞運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場盛會中的不少文創產品和節目皆出自扎根“西湖藝創小鎮”的團隊之手——“雲舒霞卷”禮服、吉祥物“宸宸”“琮琮”“蓮蓮”還有亞運獎牌“湖山”。

  幾組數據,記錄“西湖藝創小鎮”的成長歷程——先后招引優質文化藝術科技企業2000多家,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00多項。小鎮堅持把創作生產優秀文藝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文化影視視聽類精品不斷涌現,主創或參與制作數百部優秀影視作品,如《中國村落》《功勛》等。由此,小鎮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被認定為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創意)園、中國(之江)視聽創新創業園、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杭州實踐基地等,並作為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杭州現代音樂節等活動的舉辦地,進一步提升小鎮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創新”興鎮

  “西湖藝創小鎮”優美的環境和創新的體制機制吸引大量人才,讓“不一樣的創意火花”綻放絢爛的文化果實。

  創新構筑宜文、宜業、宜游、宜居的園區。置身其間,映入眼帘的是淘汰水泥廠房等工業遺址。昔年路邊村旁一條冒泡黑污水溝,如今似一條青白緞帶漂流環繞,香山文創園、大美創意園等點綴其中。小鎮因地制宜建成水杉鷺影、銀杏階庭等景觀,將工業遺存變成藝術和旅游勝地,促進創業、就業、物業和文旅業的聯動發展。

  創新合規合身、靈活管用的體制機制。小鎮主動強化機制創建,有效激發凝聚力、向心力。碰到任何問題和矛盾,發個信息、打個電話或者往相關部門“最多跑一次”,很快就會得到落實或滿意答復。同時,強化效能管理和績效考核,從嚴管控和放手放活有機結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等考察﹔開展“月旦評”和“藝青年成長計劃”,推行“賦予文創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創業路線選擇權”。同時,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和探索人工智能提升文創生產力與科學管理水平、服務能力,正式啟動中國(之江)視聽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和網絡影視藝術指導中心,打造數字文創產業高地,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創新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西湖藝創小鎮”善於抓好“人才第一資源”,做好“筑巢引鳳”文章,接續引進頂端和潛質文化創新創業人才,構建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核心的政產學研服務平台,先后聚集文創人才上千名,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高端人才82人。為解職場人的后顧之憂,完善人才住房、學校、醫院等基本需求,共同打造杭州市首批兒童友好商圈。扎根小鎮的服裝設計師吳海燕感慨:“在藝創小鎮,當地政府將創業者的煩心事都‘打包’辦理,讓我們在干事創業的道路上輕裝前行。”

  “融合”活鎮

  “西湖藝創小鎮”圍繞“藝術創新”,按照“產、城、人、文、景”融合發展的導向,在生產、生活、生態各方面,推動小鎮日益活力滿滿、生機勃勃。

  如何讓小鎮的創業者安居樂業,讓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小鎮通過線上線下、多措並舉,既抓公共設施建設,又抓生活服務配套,創設出不少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品牌活動。燈光璀璨中,“鳳凰藝市”裡人流熙熙攘攘,“開市集”“夜雅集”等不同主題的集市上,特色文創琳琅滿目。

  在“西湖藝創小鎮”,創新源泉充分涌流,文創活動精彩紛呈:舉辦“中國青年動畫電影周”獲得全網3000萬次瀏覽量,“鳳凰光影藝術節”現場直播實現10萬次收視量,“之江新導演計劃”論壇更是萬眾矚目。文化藝術、產業園區在融合中實現良性互動。在“錢塘陶瓷文化藝術館”,館長翁鶴亮說:“30多年來,我收集了上萬件老物件。如今,我在小鎮的藝術館裡給老物件安了家,努力為傳統手工藝重新煥發光彩出一份力。”以藝術為原點,以產業融合、行業創新為筆,“西湖藝創小鎮”將繼續勾勒廣闊的發展圖景。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2日 05 版)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