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本丸”沉船事件英軍戰俘后代東極島“尋親”
續寫永不沉沒的情誼
2024年06月23日18:13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6月18日下午,位於舟山東極海域的“裡斯本丸”沉船遺址,一艘白色船艇緩緩停泊,10余位“裡斯本丸”沉船事件英軍戰俘后代站在船尾,將手中的白色花瓣撒向大海。望著眼前這片先人長眠的海域,他們泣不成聲。
參加完浙產紀錄片《裡斯本丸沉沒》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全球首映后,6月17日,10余位英軍戰俘后代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東極島。他們中有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有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此番遠渡重洋而來,不僅是為了緬懷他們的先輩,也是為了感恩82年前那些勇敢伸出援手的東極漁民。
走進東極島上的“裡斯本丸”營救事件紀念館,那段82年前的歷史清晰地呈現在英軍戰俘后代們的眼前——1942年10月,日軍征用“裡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前往日本,途經舟山附近海域時被美軍擊中,最終843名英俘遇難,384名英俘被當地漁民舍命救起。
“我的父親去世前一直跟我說,舟山漁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顧自己安危,奮力營救英軍戰俘。”“裡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莫利的女兒維尼,看著父親當年被關押的狹小船艙模型,和東極漁民給獲救英軍送飯菜的籃子,感慨地說,“如果沒有勇敢的東極漁民,我的父親不可能活下來,那就沒有現在站在這裡的我。”
得知此次跨越萬裡而來的英軍后代中有一名14歲的小朋友,今年12歲的俞璐璐自己動手做了一份海螺哨子的禮物,並親手將禮物送出。兩個小朋友還交換了聯系方式。俞璐璐的曾祖父是當年參與救援的東極漁民之一。
在島上的一家民宿裡,隨著《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響起,漁民后代為英軍戰俘后代端上一碗碗冒著熱氣的番薯湯,這正是當年救援漁民為被救起的英軍戰俘准備的飯食。一碗番薯湯,甜到了兩國人的心裡。
我們可以遙見——這段永不沉沒的情誼,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