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過來的冬閑田
6月中旬,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大墅鎮孫家畈村,嗒嗒作響的農機正忙著翻耕和插秧。年近七十的村民余彩女挽起袖子,卷起褲腳,脫下鞋襪,下到水田中,干勁十足地幫忙傳遞水稻秧苗。
這裡,水稻插秧已接近尾聲,綠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春耕生產忙,播種新希望。“現在可不止這一季要忙!”
6月中旬,孫家畈村綠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像這樣的連片農田,孫家畈村有300多畝。前幾年通過土地流轉,農田從農戶統一流轉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集約化經營,每年種植水稻,這為村集體帶來了不少收益。
“過去,我們隻在5月到10月底種單季稻,收完稻子后農田就休耕了。”余彩女口中的這種秋收后至次年春播前未實行種植而“季節性撂荒”的耕地,被稱為“冬閑田”。在淳安鄉村,冬閑田情況普遍。每年小半年時間的閑置,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耕地資源,更讓以土地為生的農民無法安心。
“以前到了冬天,沒有農活干的,閑在家裡,心裡總不踏實。”余彩女指向身后的農田,“現在,冬天可以種蔬菜了。你如果早來幾個月,就能看到我們在這裡採摘牛心甘藍,特別熱鬧!”
今年3月,孫家畈村村民正在田裡採摘牛心甘藍。受訪者供圖
“為啥以前田裡種不上蔬菜?”
“我們從來沒在冬天種過菜,沒那個技術。種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能賣多少錢。”余彩女的話,反映了困擾山區冬閑田利用的技術、銷售、收益三大痛點。
如何幫助和引導農民們將冬閑田盤活利用起來?淳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余青平坦言,這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協作。
為破解“冬閑田之痛”,2022年,淳安縣與海亮集團下屬農企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下稱“明康匯”)達成戰略合作,拉開了“百村萬畝億元”產銷共同體建設的序幕。憑借資源優勢,孫家畈村成為首批試點,利用水稻收割以后的農閑土地,規劃越冬蔬菜種植,建成150畝的產銷共同體示范基地。
“蔬菜誰來種?”
“村集體牽頭組織村民種植越冬蔬菜,企業在生產端提供技術指導、銷售端品牌賦能,雙向發力,提高耕地復用率、優化農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淳安縣大墅鎮孫家畈村大學生村官、黨支部支委余悅介紹。
2022年底,在村裡的號召下,余彩女頭一回在冬天裡下地干活。“當時就在這兒種的,和我一起的還有三四十人。”余彩女腳下的這片田正是第一塊“試驗田”。
“啥品種的蔬菜都能種嗎?”
“那可不是。沒有大棚,碰上雨雪天氣,菜很容易受到凍害。”余彩女表示,在冬季裡種蔬菜並非易事,因此,種什麼品種的蔬菜、種多少,都要考慮。不過幸好,這些都有專家幫忙。
“我們聯合浙江省農科院蔬菜所等專家團隊,精心挑選了利潤可觀且種植要求沒那麼高的優質越冬蔬菜品種。同時,與村集體、縣農業農村局實現聯動,成立技術專班,向各村派出常駐技術員,提供全過程的種植技術指導。”明康匯鄉村振興事業局一局總裁薛丁文介紹。
如今,像蘇州青、牛心甘藍、一點紅蘿卜等蔬菜已成為“試驗田”裡的“常客”。村民在種植管護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一個電話,農技專家就會現身田間地頭。
專項種植指導組的工作人員(右)正在為村民答疑解惑。受訪者供圖
“菜種好了,往哪兒銷?”
“村民隻管種,剩下的交給我們!”薛丁文表示,按照訂單收購的模式,企業負責兜底採購。“我們利用長三角地區近500家社區生鮮門店、覆蓋380個鄉鎮的數字農貿渠道,將高山蔬菜源源不斷地送往附近城市的居民餐桌,實現山區生態蔬果的全渠道、常態化銷售。”
如今,來自淳安地頭的蔬菜,通過冷鏈運輸,最快8小時就能出現在明康匯的門店貨架上。就近供給,降低了生鮮損耗。通過門店消費大數據的分析,企業也能清晰地了解哪種菜賣得好,從而精准下單,避免村民盲目種植。
“種蔬菜掙不掙錢?”
余彩女算了一筆賬:“都是熟悉的農活兒,每做一天就有100到120元,像我們夫妻倆一起做,一個月能淨賺七八千元的工錢。另外通過土地流轉,還可以拿到1200元的租金。”
來自淳安的新鮮蔬菜,最快8小時就能出現在長三角消費者的餐桌上。受訪者供圖
在孫家畈村,和余彩女一樣年齡在六七十歲的留守老人還有很多,冬閑田利用起來后,種菜這種輕體力活,他們剛好可以做。面對實實在在的增收,村民的種植熱情日益高漲。“去年冬季,我們村及鄰村有100多名村民參與進來。”余悅介紹。
2023年年底至2024年5月,小半年的冬閑期,孫家畈村150畝永久基本農田共增收60萬元。其中,26萬元裝進了當地老百姓的口袋,34萬元則充實了村集體經濟。
近兩年,明康匯更是在探索中發現,口感軟糯、略帶甘甜的冬季“霜打菜”深受浙江地區老百姓的喜愛。
“霜打菜”是一種統稱,不單指某一種蔬菜,通常指的是在秋季霜降之后,一些蔬菜因為受到霜凍的影響可能帶來口感和營養價值上的改變。圍繞“霜打菜”這一市場需求,明康匯趁勢推出“千島湖霜打菜”品牌IP,將訂單交給孫家畈村的村集體進行生產。
如今,每年冬季隻要家中無事,余彩女便會主動報名參加霜打菜種養。“有機會你可以嘗嘗我們種的霜打菜,生吃也很甜!”
“目前,‘霜打菜’市場反應非常好,較之同品種、同時期的大棚蔬菜有最高50%的溢價,每畝地的收入可至少提升三四千元。”薛丁文說。
2023年,以孫家畈村產銷共同體基地為示范,淳安縣與明康匯合作冬閑田近1000畝,帶動種植面積超4570畝,帶動5個村、約300戶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致富,戶均增收超1萬元,為村集體創收帶來新機遇。
“今年,我們的合作面積增加到了5000畝,涉及當地12個鄉鎮的25個村。”薛丁文表示,期待有更多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入生產端,形成規模化種植,實現規模效益,讓更多“冬眠”的農田“醒”過來。
記者手記:
杭州市淳安縣是浙江省山區26縣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別生態功能區。在守護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發展富民,更需要系統籌謀、精准施策。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啟動面向山區26縣全域結對的“新型幫扶共同體”建設,民營企業被創新納入成員單位。在政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從最初零散的農產品銷售幫扶合作,探索出一種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奔富的“產銷共同體”合作模式,在守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科學、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冬閑田、打造生態區域農業品牌,推動低收入農戶增收。
在國家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各級政府積極謀劃全局,大力推動項目落地,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不斷尋求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和空間。而淳安冬閑田的合作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樣板意義,這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社會各界共創共建鄉村振興事業美好未來的典型案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