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市場不敢投的項目有機會成長

溫州鹿城創新“撥投聯動”模式為早期科技型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戚祥浩
2024年07月09日08:57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為破解早期科技型創業項目缺乏資金的難題,日前,溫州市鹿城區創新試行科研項目“撥投聯動”模式。不同於政府基金主要關注中后期產業項目,“撥投聯動”隻關注早期科技型創業項目,通過“專業機構審核把關+財政科技經費引導+市場接力+適時退出”的方式,幫助實驗室成果加速走向市場,提升轉化成功率。

不久前,溫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120萬元的“撥投聯動”財政資金支持。該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健康醫療大數據與循証醫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成繼教授,用這筆錢擴充病案編碼人員力量,通過循証醫學知識體系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融合技術,為不同病種確定不同編碼和合理支付標准,幫助醫療機構控制醫療資源消耗成本、減輕患者負擔,實現醫保節余。

過去因為缺乏資金,李成繼教授的“循証醫學知識圖譜與人工智能融合應用”項目在溫州一度面臨生死考驗。“專業人員聘用、市場開拓需要資金支撐,我找了多個投資方,還是沒能對接上。由於理念較新,市場上缺乏對標產品,大家認為落地難度大、風險高。”他感嘆道。

鹿城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調研發現,“市場判斷失靈”不是個別現象。為此,他們在中科先進技術溫州研究院試點“撥投聯動”機制,以財政資金成立2億元試點專項資金,相比目前30萬至50萬元一般科研經費支持,對入選項目給予最高300萬至50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讓市場不敢投而又符合當地需要的新興產業有機會進入成長期。

“與政府基金本質上屬於股權投資不同,‘撥投聯動’撥這一環節,屬於科研項目資金的撥付。”中科先進技術溫州研究院院長周樹民告訴記者,如果項目完成既定研發任務並獲得市場化融資,前期投入轉化為公司小部分股權,參照市場化方式退出,資金重新回到“撥投聯動”專項賬戶﹔如果項目未獲得市場融資,則項目結題驗收,先期撥付的經費作為一次性科研資助,及時止損。

如何盡可能避免損失?中科先進技術溫州研究院依托中國科學院體系科創平台,對項目進行系列嚴格審核評估,同時被投項目還要滿足項目團隊實繳出資等前置條件,從而建立循環長效機制。

通過“撥投聯動”模式,鹿城已向14個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撥付科研經費4200萬元,吸引社會投資超32億元。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