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不動產“動”起來

紹興市激活水利“沉睡”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侯嫣、雒少卿
2024年08月28日08:41 | 來源:紹興日報
小字號

新昌縣回山鎮門溪水庫上建設的國際垂釣基地。(資料照片) 記者 張亮宗 攝

新昌縣回山鎮門溪水庫上建設的國際垂釣基地。張亮宗攝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水利工程確權也是浙江省水利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長期以來,紹興市很多小型水利工程都沒有頒發不動產証,平時歸鄉鎮、村管理,無明確權屬。

  2024年,紹興市以推進國家級水庫不動產登記試點為契機,著力激活水利“沉睡的資源”,促進水利事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登記全省領跑

  近年來,針對水利工程權屬界限不清、權責關系不順、資產權利缺乏保障、資產管理效益不佳等現象,紹興市以明晰產權、賦權釋能為核心,不斷探索水利工程產權化改革,盤活資產,激發活力。

  2022年11月,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紹興市水利工程不動產權登記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水利工程不動產權登記制度“零的突破”,相關經驗做法在浙江省推廣。

  此后,湯浦水庫完成浙江省首座國有土地大型水庫不動產登記工作,上虞區上浦閘樞紐取得浙江省首本集土地、房產和閘體構筑物於一體的大型水閘樞紐工程不動產登記証,上浦閘灌區取得浙江省首本灌區總干渠不動產登記証書。2024年1月,紹興市成為國家級水庫不動產登記試點地區。

  截至目前,紹興市已完成210座水庫不動產登記辦理,登記率38%,完成數量居全省第一。其中頒發集體土地所有權証199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証11本。

  水庫拿到“紅本本”,意味著什麼?“這將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據。”紹興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產權明晰之后,還能盤活資產,“國有水庫獲得不動產登記証后,可以壯大國有企業資產,創新融資機制,反哺水利建設﹔集體水庫獲得不動產登記証后,可以做強村級集體資產,通過經營、融資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比如,據測算,上虞區46座水庫確權后資產總值超40億元,融資收益可反哺水庫的日常維養、除險加固等,能實現水庫安全運行的良性循環。

  據悉,紹興市力爭到2024年年底,水庫不動產登記率達到90%以上,並及時總結提煉試點工作中的舉措做法,為浙江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喚醒沉睡資源

  群山環抱的柯橋區王壇鎮孫岙村內,有一個名為早稻灣的水庫,在水庫附近還有一處閑置長達10多年的孫岙小學舊址。

  這片曾經荒草及膝、青苔遍地的地方,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以建筑工業化為主題的研學營地。這片近6000平方米土地的經營權,被王壇鎮出租承包給某企業,變成了“研學+旅游”的示范基地。

  王壇鎮地處會稽山腹地、小舜江源頭,是湯浦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域內山塘水庫面廣量大,現有在冊山塘和水庫94座。但最初,這些豐富的水資源並未成為王壇鎮發展的助推器,而是一潭“死水”。

  隨著水庫不動產登記的不斷推進,這灘“死水”活起來。近年來,王壇鎮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盤活水庫及周邊存量資源,建設開放共享水庫和魚塘。目前,該鎮94個山塘水庫中共有21個庫塘開展水產養殖,有力促進鄉村振興。

  諸暨市以水庫產權為依據,以合同為紐帶,明確水庫產權人、經營者、受益者三者關系,採取試點“強村公司”“三權二分置”模式等,探索小型水庫水資源與水價值轉換通道。

  陶朱街道打洞塢水庫與當地一家酒店簽訂協議,擬將水庫打造成市民休閑娛樂場所﹔店口鎮楊梅橋水庫等通過漁業資源招租承包、土地流轉對外承包等方式,為當地村集體每年增加經營性收入超30萬元,走出了一條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綠色之路。

  興一方水利,惠一方百姓。紹興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完成不動產登記的水庫,可以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周邊自然人文稟賦等,積極拓展水域共享和效益釋放,實現“水利+生態”向“民生+共富”轉變,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可能性。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