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

杭州市余杭區高質量“托舉”集團化辦學

胡倩、石鮮鮮、宋婷
2024年09月02日08:39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是老百姓對美好教育改革朴素而具體的訴求。

近年來,為打造與“城市重要新中心”相匹配的美好教育,杭州市余杭區通過管理互聯、師資互通、資源共享等方式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良性流動。截至目前,余杭區與名校合作共覆蓋全區10個鎮街68所學校,形成浙師大系、杭師大系、浙外系、首師大附屬系、杭二學軍系、文瀾系、天元系、育才系、理想未來系、浙大教科系十大名校集團化體系,名校集團化在校生覆蓋率達到84%。

這一部署回應了老百姓“上好學”的需求。集團化辦學具體如何實施?教師和學生獲得哪些成長?余杭區通過探索完善集團化辦學,為地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近年來,余杭區經濟飛速發展,人才不斷奔赴而來,當地老百姓渴望更加優質均衡的教育。在這一形勢下,2022年11月,余杭第一中學加入杭州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杭二中”),挂牌杭州第二中學余杭學校(以下簡稱“余杭一中”)。

在余杭一中校長、副書記金海英眼裡,“杭二創新班”是兩校合作的名片。2023年9月,杭二中選派6位教師組建專班開展教學。一年下來,首屆杭二班成績初顯,模擬考特控線上線率成績突出,在物理、生物等奧賽上嶄露頭角,另有2人入選浙江省英才計劃,2人獲得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亞軍等。目前第二屆“杭二創新班”繼續實現教師資源的良性帶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生謝忱說,在“杭二創新班”的學習十分愉快。物理老師的板書佔滿四塊黑板,化學老師自掏腰包發放小禮物,她還去杭二中參加生物競賽。“我的中考成績距杭二中分數線相差2.5分,但現在我也能享受到名校資源,也是一種好選擇。”謝忱說。

教師在優質資源的帶動中也收獲頗多。余杭一中教師孫丁共在杭二中交流教學時發現,27年教齡的特級教師會為一節課備課4小時。名優教師對教學質量的執著,督促他提升自我要求。

名校挂牌給師生培養帶來新契機,也啟發學校立足校情,跟上名校步伐。金海英介紹,余杭一中啟動“玉系列”教師培養項目,組建名優教師“教學研究所”、新銳教師專題工作坊,為教師量身定制階梯型發展方案。辦學短短三年,該校有8位教師獲得杭州市各學科優質課一等獎,1位教師獲評省特級教師和正高教師。相關成果奠定了余杭一中教育資源倍增的底氣,讓優質教育走近尋常百姓家。

教師站得高,學生才能看得遠

“讓每個生命都閃亮。”這是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海辰小學(以下簡稱“海辰小學”)的教育理念。2024年夏天,該校學生迎來又一個閃亮機會:加入杭州育才余杭教育集團,復制育才核心辦學標准,為余杭區優質均衡教育資源圖卷畫上絢麗一筆。

集團化辦學能帶來什麼改變?帶著這一問題,2024年暑期,海辰小學的教師參加育才集團教師培訓。從備課、上課、批改到組織班級活動,集團在每個教育環節都按照標准規定底線、確定上線。參加培訓的吳麗花感嘆:“隻有教師站得高,學生才能看得遠。”集團化辦學下,先進的教育標准就像學科育人的源頭活水,讓教育提質增效。

結合培訓案例,語文教師劉玉華打算探索單元統整教學,讓相關知識形成互相聯系的教學主題。在編排有《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文章的單元中,她想到設計以“游覽”為主題的課堂策略,給海濱小城設計漫游路線圖,給小興安嶺設計豐滿山林四季圖,改變以往單篇教學的“各自為政”,形成教學合力。在她看來,名校領辦的優勢在於讓先進的教學模式充分流動,加速教師成長,也讓學生擁有高質量課堂。

培訓結束后,語文教師鄭思雨寫下培訓日志:“與我之前備課相比,根據育才學校的備課流程規范,需要在常規課時安排外,預留出機動課時,設計專門的講評課,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鄭思雨還按照范例設計單元框架圖,讓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語文素養和文字表達能力。種種變化說明,通過教學教研標准的更新,海辰小學的師資力量得到軟性提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優質,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

用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2023年9月,余杭區理想實驗學校(以下簡稱理想實驗學校)啟用,家住余杭區良渚街道的奚麗亞幾經比較,讓孩子選擇家門口這所新學校。一年的學習下來,她發現學校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與孩子活潑外向的性格契合。

是什麼支撐起家長對學校的信心?名校集團化是讓奚麗亞感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來到身邊的推手。2023年8月,余杭區理想教育集團成立,下設理想實驗學校、良渚第一小學、七賢小學及杜甫小學、玉鳥小學共5所成員學校。總校長由全國知名小學領軍校長俞國娣擔任,並成立俞國娣名校長工作室,助力師資力量的“傳幫帶”。

理想實驗學校執行校長楊帆介紹,在俞國娣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通過特級教師工作室、協同教學研究室等平台培養專家型教師。在學生成長上,則利用五育活動、校本選修課程等渠道促進個性化發展。

作為初次接觸到集團化辦學的一線教師,俞國娣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武艷麗心中,促使教學技能不斷提升創新。她加入跨學科教研組,前后籌備一個月,以科技節活動為基礎,在語文、數學、藝術、科學等學科上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她意識到,跨學科項目並不是多學科圍繞一個主題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問題解決中深化學生對多元知識的理解。她逐漸明白,教書育人不僅要站穩講台,更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全國知名小學領軍校長、原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總校長俞國娣曾說起自己的教育理想:“每個孩子都是顆理想的種子,擁有自己的生長節奏。我們不斷耕耘著教育這塊田,也是想為學生提供均衡優質的發展,讓他們成長為祖國需要的模樣。”這一理想,已播撒到每一個成員校身上,在余杭區按下美好教育發展快進鍵。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