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緊盯 吃得放心
紹興嵊州創新校園食品安全智能化全流程監管
“紅燒對蝦、菌菇三鮮煲、三絲大白菜,今天的伙食還不錯。”日前,杜先生把女兒送到紹興嵊州市剡城中學教育集團城東校區,打開手機進入“嵊州校食安”平台,查看學校中午的菜譜后滿意地笑了。
“食材從哪兒來,檢測結果什麼樣,我們在手機上都能直接看到,很方便。”杜先生說,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看到學校裡豐盛的營養餐食,還有公開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一家人都比較放心。
嵊州採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依托“浙食鏈”省級平台,推行“校園e食安”智慧監管服務模式,通過配送監控、食品追溯、家校互動等功能,讓全市7萬余名師生吃上了“放心餐”。
在嵊州市市場監管局的“校食安”綜合研判中心,碩大的電子顯示屏上,一組組數字滾動變換。“‘舌尖安全’有保障,關鍵在於夠智能。”該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錢東海說,通過裝設在配送中心和學校裡的圖像採集、溫濕度感知等185套物聯設備,全市132所學校的后廚、售賣窗等區域在后台一覽無余,實現全流程監管,系統還會智能識別貨物受損、冷藏失效、病媒生物進入等安全隱患,並實時產生預警信息,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排查、整治。
“我們每天檢測300多份農產品樣品。”在嵊州市某配送有限公司的校園食材檢測中心,檢測員馬英拿出一袋紅辣椒樣品,檢測其有無農藥殘留。為了規避配送企業自行檢測“燈下黑”等風險,嵊州成立了縣級校園食品第三方專業快檢中心,並首創電子食安身份証,馬英手中的紅辣椒完成檢測后,一張包含供應商証照、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等信息的“身份証”便在雲端生成,還配有一條專屬的編碼,面向公眾開放查閱。
一張電子食安身份証,串起了校園食材從生產、檢測到配送、加工的全流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能第一時間‘熔斷’,並快速啟動備用配送方案。”錢東海說,目前已累計配送校園食材39.8萬余批次,生成電子食安身份証23.7萬余份,檢出不合格食材27批次,發布熔斷指令470條。通過數字化管理,工作人員還能夠迅速定位問題食品的源頭,實現精准溯源和倒查。
“這裡每天都有3000多斤農產品直達校園餐桌,電子食安身份証幫我們省去了不少麻煩。”在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煒廣高興地表示,通過政府買單的方式,基地產的茭白等農產品就近直達檢測中心,檢測結果在線實時共享,送檢、查驗效率大大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