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更多“新農人”成為“興農人”

寧波余姚:“引育留用”全鏈條助力鄉村“姚振興”

俞麗丹、諸茜
2024年10月18日10:04 | 來源:余姚新聞網
小字號

  10月15日,在寧波余姚蘭江街道鳳亭村,“新農人”徐增蔚正在田間忙著組織單季晚稻收割工作。這幾年,他積極學習新技術、引進新設備,從水稻種植、收割,再到糧食存儲、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充分發揮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作用,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作業效率和質量。像徐增蔚這樣的“新農人”,全市共有4500多人。他們耕耘在鄉村振興一線,逐夢廣闊農村,建功希望的田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牛鼻子”。余姚市始終將鄉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今年以來,圍繞省市“三支隊伍”建設決策部署,全面啟動實施現代新農人“姚振興”專項行動,一體推進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建設。目前,余姚市動態入庫“新農人”4564人,培育省部級“頭雁”54人,擁有省級農民田間學校7家﹔全市普及性培訓每年惠及農民5000人次以上,涌現出“四明山耕王文艷”“玥玡灣毛柯翔”“四明紅楊梅酒祝歡”等一批出色的共富“帶頭人”。

  強化招引,補足“人才鏈”。近年來,余姚市積極統籌項目、金融、用能等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原鄉人、新鄉人、歸鄉人及旅鄉人創業創新,累計培育寧波級農創客1056人﹔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快籌建余姚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聯動龍頭企業、科技小院、青創農場、特色農業強鎮等一系列科創陣地和創新平台,讓“新農人”快速找到與自己個性、特長相匹配的創業項目,並積極謀劃布局“一區三線三站新農人孵化平台”建設,打造以梁弄鎮為核心的1個“四鏈”融合集聚區,3條專業型“新農人培育引領示范線”,3個“浙農英才”工作站,形成具有余姚特色的鄉村人才聚集新高地。

  位於余姚梁弄鎮雅賢村的“半農雲耕智慧農場”通過積極招引數字化等相關人才,開發建設智慧農業物聯管理、智慧農產品追溯、智慧農業能耗等智能化管理平台。目前,該農場已帶動1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村民土地租金年增收約18萬元、村集體租金收益7萬元,成了村民眼中實實在在的“致富園”。

  深化培育,人才素質再提升。余姚市聚焦產業所需、鄉村所盼,集成涉農職技校、科研院所、田間學校等鄉村教育資源,通過“線上+線下”“課堂+田間”“專家+行家”等模式,分類分級開展專業技能、品牌營銷、農旅融合、數字賦能等素養培訓,成效顯著。泗門鎮農業農村辦的農技員楊偉斌20多年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余項,主持或參與實施中央財政重大推廣項目4個、科研推廣項目11個,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1000余次,受益農戶2萬余人次,助農增收6000多萬元。

  此外,余姚市以寧波“甬江引才”工程申報、職稱評審、勞模評選等工作為抓手,做好各類鄉村人才培育、組織推薦、人才項目申報等工作。農技員楊偉斌獲評2023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農技員”,朱濤摘得“浙江省技術能手”稱號,陳鈞魁獲評浙江省勞動模范,20位個人(單位)獲評寧波市、余姚市級勞動模范(集體)。

  人才不僅要引得進、用得好,還要留得住。余姚市結合“青創最名邑”實施意見,進一步擴大鄉村人才政策清單宣傳力度,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性綜合保險試點擴面、“新農人”專項信貸產品等保障服務。同時,余姚市在技術攻關和“傳幫帶”作用發揮明顯的鄉村工匠中設立“鄉村工匠工作室”,推廣鄉村工匠“師傅帶徒弟”培訓模式,搭建技術傳授平台。今年以來,全市新入選浙江省級鄉村工匠名師4人,新評余姚市級鄉村工匠53人,新建余姚市級鄉村工匠名師工作室6家。

  今年4月獲評省級“巾幗共富工坊”的“四明山耕”共富工坊由“新農人”王文艷創建。該共富工坊通過幫助村民銷售桑葚、玉米、櫻桃、楊梅等果蔬,開展農產品深加工,並借助助農直播間和小程序等平台進行宣傳推介、直播帶貨,還相繼開發了自然探索、夜間課堂、農場夏令營等文旅產品,幫助村民學習網絡直播、咖啡制作、輕食料理烹制等技能,提升村民就業能力。目前,“四明山耕”農產品通過電商直播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年產值達300萬元,帶動5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充分發揮了“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