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國成為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清水潤澤大地 見証歷史變遷(新時代畫卷)

2024年10月25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排水防洪
  廣東佛山的桑園圍。
  佛山市水務局供圖

  渠系工程
  湖北襄陽的白起渠干渠。
  吳曉舟攝(人民視覺)

  梯田灌溉
  江西上堡梯田間的傳統引水堰。
  崇義縣水利局供圖

  提水器具
  浙江諸暨的桔槔提水灌溉。
  諸暨市水利局供圖

  無壩引水
  四川成都的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供圖

  蓄水工程
  西藏薩迦本波山下的蓄水池。
  朱海東攝(人民視覺)

  堰壩工程
  福建福清的天寶陂。
  福清市水利局供圖

  引泉灌溉
  山西臨汾的霍泉。
  段建武攝(人民視覺)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
  新疆吐魯番,當地群眾在坎兒井打水。
  劉健攝(人民視覺)

  徽州堨壩
  安徽徽州西溪南雷堨古灌溉渠成為游客親水攝影打卡點。
  樊成柱攝(人民視覺)

  婺源石堨
  江西婺源清華鎮的彩雲堨吸引了眾多游客。
  王國紅攝(人民視覺)

  陝西漢陰鳳堰梯田
  陝西漢陰鳳堰梯田馮家堡子。
  吳軍攝(人民視覺)

  重慶秀山巨豐堰
  重慶秀山巨豐堰三拱橋“立交式”輸水工程。
  羅治洪攝(人民視覺)

  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徽州堨壩—婺源石堨(聯合申報)、陝西漢陰鳳堰梯田、重慶秀山巨豐堰等4個工程名列其中。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8項。

  新入選的這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程特色鮮明,經濟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突出。在新疆吐魯番,雨水融雪通過坎兒井的暗渠和明渠,滋養綠洲,總長3200多公裡的暗渠,被譽為“地下運河”。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和江西婺源縣,古堨依山形、順水勢,“深淘灘、低作堨,寬砌底、斜結面”,蘊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位於陝西漢陰縣的漢陰鳳堰梯田,1000多米的垂直空間裡匯集了“田、渠、塘、溪”灌溉體系。重慶秀山巨豐堰是藏在深山裡的“立體化”灌溉工程,渡槽建造年代早、規模大,施工技藝精巧。

  我國已有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項目分布廣泛,工程類型多樣,涵蓋了渠系工程、梯田灌溉、提水器具、無壩引水、蓄水工程等,成為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灌溉工程遺產凝聚古人智慧,見証歷史變遷,是“流動的歷史”。

  (人民日報記者 王浩)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5日 08 版)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