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仙居:科學種植讓山地梯田產好糧
秋收時節,稻谷飄香。11月6日,台州市仙居縣朱溪鎮楊豐山近3000畝梯田,輕量化收割機有序開割。2024年優選的水稻品種畝產達到650公斤,品質也達到國家優質水稻一級標准。
浙江山地和丘陵的總面積超過70%,許多耕地分布在山區。由於土地平整性差,大型農機設備無法進入,存在種糧效率低、成本高等困境。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這幾年,仙居通過精准對接中國水稻研究所,引入專家人才團隊優化品種、提升產能,幫助楊豐山村開發梯田、提升稻米品質,探索出了一套梯田種好糧的新模式。
“山區生態環境好,對稻米的品質影響大。另外由於晝夜溫差比較大,光物質積累多和足,有利於籽粒充實,相對溫度低一點病虫害就少發生很多。”中國水稻研究所博士王亞梁表示。
在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建議下,楊豐山種上了幾款產量高、品質好的水稻品種。2024年,專家又在楊豐山種植了200多畝的實驗水稻,總共22個品種。
為了選出更適合楊豐山種植的品種,王亞梁經常扎進稻田,給新品種量“身高”、稱“體重”,隻為好中選優,“我們把米帶回去以后,對其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加工品質進行系統分析,最后選擇最好的品種進行推廣種植。”
除了水稻品種的優化,專家還為梯田的水稻種植研制了多件“價廉物美”的實用工具,幫助村民減輕勞動負擔,提高效率。一個不起眼的秧盤,就讓水稻種植效益翻了好幾倍。
對於種植戶來說,在梯田裡種水稻,機械化並非越大越好,而是越實用越好,在專家的幫助下,對小型旋耕機的刀片進行了改良,使其能深耕淺耙,促進培肥提升產量。
同時,該縣還幫助村民做包裝、打品牌,邀請年輕人到村裡擔任“共富生活委員”,幫助村民開直播賣大米,破解山裡貨“品控難、銷售難、協同難”等堵點,幫助農戶和村集體增收。
“以前沒有進行系統地宣傳,農戶都是自給自足。現在我們整體運營,統一耕種、統一收割、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保証了楊豐山稻米品牌的優越性。”朱溪鎮黨委委員吳豐杰介紹,今年楊豐山村的水稻長勢很好,大米品質也很好,估計能給村集體經濟增收200多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