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小板凳”派上“大用場”
百官街道探索老舊小區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模式
“多虧了社區幫我們及時修補了外牆,遇到雨天家裡就不會再滲水了。”近日,家住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金漁灣小區的居民李大爺心頭的煩心事迎刃而解,笑著對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可可說。
金漁灣小區是上虞建成最早的開放式老小區之一,小區居民老齡化佔比高、外來流動人口多,給小區治理帶來不少挑戰。但就是這個擁有100棟樓、5957名常住人口的老小區,近年來矛盾本級化解率幾乎達到100%,背后的“秘訣”竟在於十幾處一條條不起眼的“小板凳”。
金漁灣小區內共有口袋公園、休閑長廊、涼亭、老年活動室等14處“板凳空間”。這些空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座位多、人氣旺,居民茶余飯后都喜歡到這些場地來聊聊天,拉拉家常,有時也會“吐個槽”。陳可可平時總喜歡到居民中去走走看看聽聽,漸漸地,她發現這些自帶板凳的微空間無疑是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訴求的好陣地。
“在這裡,群眾不把我們當外人,有事情就直接反映,我們也能掌握到第一手信息。比如水管漏水、樹枝太長等群眾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我們在‘聊天’中得知后很快就解決了。”陳可可告訴記者。
在百官街道,像金漁灣這樣的老舊式開放小區還有不少。這些小區基礎設施陳舊,且沒有物業、業委會,社區工作人員又有限,管理相對困難。如何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近年來,百官街道黨工委深入推進無物業小區清零行動,探索“社區+國企”共管、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企業等模式,成立社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和社區物業項目部,創新“保潔、保安、保修、保綠、客服”服務體系,實現“無物業小區”全域清零、“四保一服”全覆蓋。
在解決“無物業”這一問題的基礎上,百官街道積極探索“小板凳·微治理”三方協同共治模式,將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治理全過程,充分依托開放式老舊小區的共享場地,發揮“社區干部+樓道長+志願者”三支隊伍的作用,定期開展“問困難情況、問政策落實情況、問意見建議”三問服務,認真記錄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能在社區層面解決的就直接解決,不能解決的反饋給上級部門,並借助園林、市場監管、殘聯、公路管理段等共建單位的“外援團”力量,推動問題辦理落實,切實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說話有地方、訴求有回應、有事能解決,進一步提升開放式老小區的治理效能和水平,增強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統計,近兩年來,百官街道已通過“小板凳·微治理”三方協同共治模式收集居民意見建議260余條,推動解決問題110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浙江:打造人才強引擎 建設醫療新高地
- “貓毛過敏該去哪家醫院?”“面對短宮頸及早產風險該如何處理?”“前列腺癌尿失禁要怎麼治療?”聚焦群眾關心的常見、高發、疑難疾病,今年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啟動了2024年度浙江省臨床創新團隊項目,旨在主攻各類專病診治,更好發揮人才對創新浙江和衛生健康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作用。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人事處(人才處)處長朱煒表示,該項目是“三支隊伍”建設的重點項目,擬通過三年建設,浙江省的醫院在單病種診治上門診手術量顯著提升﹔預計四年內將在全省布局300個“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以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和看病不出省的目標。 自浙江“新春第一會”召開以來,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全面推進衛生健康領域“三支隊伍”建設,在加強衛生人才計劃、人才項目改革探索、突出標准制定和項目落地方面成效顯著。…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