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農墾場已招引項目總投資5.08億元
台州三門:4338畝土地煥發新生機
距離台州市三門縣城約30分鐘的車程,有一片古老的土地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開觀光車帶你逛一圈,看看現在有多少項目在開工。”11月12日,記者來到鳳凰山農墾場,董事長兼總經理蔣丙義熱情地介紹,“這片土地可是有4338畝,走路的話起碼要一天。”
鳳凰山農墾場成立於1964年,如今已轉型為集科技、生態、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農場。這得益於三門縣始終高度重視改革發展,以“不破不立”的思想、“科技賦能”的手段、“未來可期”的規劃,順利推進國有農場創新提升。據悉,該農場2023年總經營收入同比增長53.15%。
不破不立 招引7個項目投資5.08億元
“轟隆隆,轟隆隆……”廣闊的土地上,一台台大型挖掘機和推土機轟鳴著,進行著一場土地平整大作戰。“這是萬噸超低溫冷鏈加工項目建設基地,我們還將總部設立在這裡了。”浙江環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方明說。這家企業成立於2019年,自主研發國內首例青蟹淨化暫養技術,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近40個專賣店及銷售網點,年產值突破3500萬元。
項目的成功落地不僅是資源的對接與整合,更是一場思想的革命與經營模式的重塑。據了解,過去的鳳凰山農墾場靠收租金來“養家”,隻能勉強“收支平衡”。如今,農墾場突破老舊思想的束縛,推翻那些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經營模式,以開放的姿態,在招引項目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我們堅信‘不破不立’,堅持項目引領,要為農業、漁業發展裝上新引擎。”蔣丙義說,“通過充分利用獨特的土地屬性優勢,我們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項目聯系機制,就像一張精密的網,精准捕捉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這張“網”不僅捕到了大魚,還引來了一群“金鳳凰”。中國海大集團育種中心的落戶,為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長毛鬆茸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的建立,鑲嵌了農業的璀璨明珠……目前,鳳凰山農墾場已招引項目總投資高達5.08億元。
發力科技 企業“逐鹿”新質生產力賽道
照顧成千上萬隻青蟹需要多少人?1人!
AI養蟹能不能成為現實?年底!
眼前這座現代化建筑的外牆採用高透光度的鋼化玻璃,不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照,也展示了全方位的觀察視角。這是東航水產育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的新廠房,科技感滿滿。
走進養殖中心,標准化的養殖池整齊排列,池水清澈見底。“一共140口池,每口池300多隻青蟹,隻要一人設置好數值就可以。”公司負責人王杰說。溫度、濕度、溶解氧、pH值……每一個影響青蟹生長的關鍵因素,都被精准地掌握在系統的“智慧大腦”中。
“已經拆了建、建了拆,第四次了,等這個水槽搭建好,在每一個框裡安裝攝像頭,基於算法大模型對青蟹生長習性的深度學習與精准分析,預測青蟹的生長狀態和潛在風險,還可以完成AI對話……”在二樓的養殖車間,王杰自信滿滿地介紹新項目。
正是因為東航始終堅信科技的力量,不斷在科技賽道上加速奔跑,才有一次次的技術革新、模式升級。
目前,農墾場常駐高層次研究人員近40個,流動科研人員近600人,被譽為“人才的搖籃”。
未來可期 知青文化賦能文農旅融合
“保留‘墾’字,就是為了提醒后輩不忘知青下山,記得‘土地是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勞作精神。”蔣丙義說。現在,他正在策劃一場關於知青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活動,籌建知青文化館,征集歷史資料和實物,全面展示農墾場的歷史發展歷程等,讓更多人了解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同時,農墾場還將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優勢,與現代農業體驗緊密結合,規劃特色農產品採摘園、生態農業示范園等,讓游客親身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為此,農墾場已經斥資800萬元完善基礎設施,便於民宿、農家樂等旅游項目的引進。
採訪結束的時候,蔣丙義幽默地解釋起鳳凰山農墾場名字的由來。農墾場“依偎”在鳳凰山腳下,從空中俯瞰,山體呈鳳凰的形狀,因此得名。但隨著時間的變遷,翅膀輪廓模糊,頭尖屁股大,“鳳凰”已經變成了“戰斗機”。“我們希望鳳凰山農墾場能成為帶動區域農業發展的戰斗機。”他的目光掃過,眼中閃爍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