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香黃岩
40年前,父母從部隊轉業,我隨之來到浙江黃岩。初到黃岩,正是橘花綻放的5月。在濕潤的空氣裡,扑鼻而來的是讓人神清氣爽的清香。我與黃岩的相遇,就在橘香中開始。
當地很多人喜歡去橘園走走。暮春時節,橘樹上一串串潔白的橘花,像一粒粒爆米花,在微風中搖曳飄落。橘農說,別看現在樹上有那麼多的花,真正坐果的還不到1%。原來,這些生命的美好如此短暫,卻給人間留下如夢的香甜。
接下來的整個夏天,橘樹成了黃岩無處不在的背景。城裡城外、門前屋后,它們就那樣靜靜地站立著。樹干並不高大,身姿也算不上挺拔,樹皮粗糙又皸裂,像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因數量實在太多,它們日復一日地出現在黃岩人的視野裡,漸漸地,人們對此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然而,這些橘樹卻毫不在意,默默經受著時間的考驗。綿綿的梅雨季節,雨滴不停地敲打著葉片,它們紋絲不動﹔熾熱的陽光裡,它們依然挺立﹔呼嘯而過的台風,像是要將一切席卷而去,橘樹卻只是搖晃著身軀,用堅韌的根系緊緊抓住腳下的土地。
到了6月,是撿橘仁的好時機。此刻蛙鼓蟬鳴,枝繁葉茂的橘樹,花謝結仁,每個枝頭都擠擠挨挨,挂滿十幾甚至幾十個玻璃球大小的青色小橘。黃岩方言叫“橘仁”。隨著果實長大,大部分小青橘都會掉在地上,落果的時間持續一兩個月。小青橘具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炎之功效,以前供銷社、商販是大量收購的,一斤能賣幾分錢。在這個季節,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會跑去自家橘園,撿橘仁賣錢交學費、貼補家用、買零食……
中秋節一過,黃岩的街頭巷尾,開始出現橘農挑早橘擔子的身影。在黃岩蜜橘眾多品種品系中,早橘是小家碧玉型。它的個頭小小的,外表青翠,拿在手中,剛好盈盈一握。輕輕剝開薄薄的果皮,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來。放入口中,先是輕微的酸澀,隨后絲絲甜味蔓延開來,滿口清新。橘熟時節,我們會把五六個一串的橘球,連著幾片葉子一同剪下,拿回家挂在床頭,為家中增色添香。遙想當年,朱熹在黃岩講學之時,漫步於池邊,望著那一片蔥郁的橘樹,寫下“君家池上幾時栽,千樹玲瓏亦富哉。荷盡菊殘秋欲老,一年佳處眼中來”。
而真正讓黃岩蜜橘享譽千年的,當數11月份大量上市的“本地早”。這個黃岩獨有的柑橘品種,背后有個神奇的地理故事。穿城而過的永寧江,江水滔滔,一路奔騰到海。每當海水漲潮時,那洶涌的潮水便會逆流而上,與江水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咸淡沖”地理環境。本地早就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裡孕育而生,它是海水與江水凝結成的寵兒。
在黃岩,柑橘文化早已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毛孔。成立於1958年的黃岩罐頭廠,將那一瓶瓶橘子罐頭運往天南海北﹔橘皮被晾晒、加工,制成中藥材和香薰制品,讓黃岩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個使用它們的角落。
我到黃岩第一年的冬季,就在水果公司做了兩個月的臨時工。一間略顯簡陋的辦公室裡,牆上挂著一塊黑板,記錄橘子從橘農家裡收購進來和轉賣到各地去的進展情況。我在這裡負責寫簡報、搞宣傳。每天,我都會穿梭於公司的各個科室,收集各種關於橘子的信息。看著一篰篰金燦燦的橘子被裝上卡車,有的甚至被裝上貨輪,遠渡重洋,我也和周圍的人一樣,內心充滿了自豪。
小小蜜橘,宛如一顆神奇的種子,在黃岩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當地因勢利導,在流蜜吐芳的永寧江兩岸,建起了中國柑橘博物館和柑橘觀光園,培育了東江本地早、浙柚八號、早熟無核橘等幾百個品種品系,讓“一顆果子富庶了一方百姓,鮮甜了一座城”。
我珍視黃岩的鮮甜。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30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