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溫州樣本”看“浙江包游”

游泳人才這樣打造(體育強國路這樣走)

人民日報記者 孫龍飛、鄭軼
2024年12月01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希望大家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帶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蓬勃開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再立新功。

  ——2024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第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

  浙江游泳為何人才輩出?巴黎奧運會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此次中國游泳隊31名運動員中,有9人來自浙江,其中7人獲得奧運獎牌。回望往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浙江籍泳將同樣屢創佳績。從羅雪娟、孫楊、葉詩文,到汪順、徐嘉余、潘展樂,一個個名字熠熠閃光。

  頂尖游泳選手源源不斷涌現,被網友稱為“浙江包游”。驚嘆之余,人們不免好奇:浙江龐大而厚實的人才庫如何形成?游泳運動給當地帶來哪些改變?

  帶著這些問號,記者走進“全國游泳之鄉”溫州。以一城為樣本,探尋浙江游泳長盛的密碼。

  廣撒網“選苗”,科學化“育苗”

  來到溫州體育運動學校,巨大的五環標志格外醒目。8歲的李易謙背著雙肩包,一蹦一跳往訓練館奔去。練游泳兩年的他,心中早早設下目標:“以后我要和潘展樂哥哥游得一樣快!”

  這樣的豪言壯語,溫州小伙潘展樂也曾說過。4歲被基層教練發掘,10歲在浙江省運會拿下7枚金牌,“要比前輩游得快”的信念,激勵著他不斷突破,最終在巴黎奧運會上連奪兩金。

  溫州盛產“飛魚”。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呂志武奪得第一枚奧運獎牌,此后歷屆奧運會,溫州游泳皆有獎牌入賬。中國游泳隊在巴黎獲得的12枚獎牌中,有5枚是“溫州貢獻”。

  浙江游泳的“高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投射。從體育競技訓練到后備人才培養,先進科技支撐和堅實物質保障,讓更多有天賦的好苗長成參天大樹。

  在浙江,一大批扎根各個泳池的基層教練員,每年去幼兒園和小學慧眼“選苗”,經過層層進階訓練,有潛力的苗子會被選送到市體校進一步“打磨”,再優中選優,輸送到省隊作為專業運動員培養。

  溫州體校教練林夢華至今記得,22年前一眼相中徐嘉余的場景。“他當時念小學一年級,身高1.28米,臂展1.3米,肩寬腰細,身體曲線好。”林夢華說,初選后的孩子開始學游泳,一年后,根據孩子的水感、膽量、悟性等再進行篩選。

  “我們會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制訂長期訓練計劃,不拔苗助長。”溫州體校副校長李克說。

  從廣撒網“選苗”到科學化“育苗”,溫州建立了一套完善機制。溫州市體育局訓競處副處長王思思表示,溫州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布點游泳訓練基地,鼓勵引導體育協會、俱樂部、培訓機構等參與,並與多家社會優質游泳訓競機構開展“市隊聯辦”項目。目前,全市長期在訓運動員有2000多人。

  每年大大小小的省內游泳比賽堪稱試金石。以賽促訓、以賽選材,在大浪淘沙中,一批又一批優秀游泳選手脫穎而出。幾十年摸索出的“一條龍”培養模式,使得游泳人才庫始終保持充盈狀態。

  這樣通暢的人才成長通道,不只是溫州游泳的特色,更成為浙江一以貫之的經驗做法。作為我國經濟重鎮,浙江圍繞科技創新、改革開放、民營經濟等方面聚力突破,為“開門辦游泳”提供堅實后盾。從2012年開始,浙江樹立“大游泳”理念,舉全省之力優化配置人才、賽事、科研醫療、信息等資源,並為“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創造條件。

  據統計,浙江游泳業余訓練規模達1.8萬人,常年堅持訓練的超過7000人。其中,溫州市輸送人才積極性最高。“2024年全國短池游泳錦標賽,參賽的76名浙江籍運動員中,溫州籍運動員有25人,佔比近1/3。”潘展樂在溫州體校時期的教練王士說。

  既要“塔尖”精,更需“塔基”厚

  從1959年建隊至今,浙江省游泳隊走出6位奧運冠軍,先后奪得9枚奧運金牌。

  “塔尖”要精,則需“塔基”厚。

  浙江處處是水鄉。以溫州為例,在這座河網密布、向海而生的城市,親水善水基因代代相傳。

  1956年,九山湖附近興建九山游泳池。2001年,這裡重建為室內恆溫游泳館,不僅成為溫州游泳名將的搖籃,也承載著溫州百姓的游泳記憶。“如今的九山游泳館由社會力量運營,軟硬件‘鳥槍換炮’,不變的是,泳池裡永遠人氣爆棚。”溫州市游泳協會主席林建國感慨。

  近年來,浙江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一大批健身場地嵌入“生活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群眾主動參與體育鍛煉蔚然成風。這其中,游泳成為覆蓋各個年齡段、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

  每天下午放學后,溫州市民戈大海把7歲的兒子送到九山游泳館學游泳,自己則在一旁的長池游上40分鐘。“一年四季,在家門口游泳健身已經融入溫州人的日常生活。”戈大海說。

  在溫州市呂志武游泳俱樂部,每逢暑假,8位常駐教練員就忙得團團轉,有時還要請外地教練支援。呂志武說:“在溫州,家長送孩子學游泳的意識很強。”

  廣泛的群眾基礎,便利的場地設施,形成了濃厚游泳氛圍。如今,溫州擁有各類游泳場所近400家,常年參與游泳運動的人數達30余萬。每年溫州舉辦的群眾性游泳比賽多達十幾項,春節橫渡甌江活動已連續舉辦42屆,群眾參與游泳活動的熱情令人矚目。

  巴黎奧運會期間,溫州市奧體游泳學校暑期招生紅火,800多名兒童青少年爭相遞交訓練確認書,招生人數比往年多出近一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龐大的游泳人口為競技體育選材構建了人才庫,游泳健兒接連閃耀賽場,榜樣力量激勵更多青少年奔向泳池。一面是體育系統開門辦游泳,一面是全民學游泳、愛游泳,形成良性循環,“未來之星”的涌現水到渠成。

  全民愛游泳,擦亮金招牌

  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如何相輔相成?在游泳項目上,浙江找到了契合點。

  潘展樂4歲進入溫州市少年游泳學校,從省隊到國家隊,一路游向世界最高競技舞台。但對練游泳的孩子來說,走專業道路並不是唯一選項。

  溫州市奧體游泳學校負責人施海鐵坦言,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學游泳,不是為了將來能拿金牌,而是希望孩子掌握一項技能,養成強身健體的習慣。

  浙江經濟發達,看待體育的觀念更為多元,是我國實行競技體育“院校化”改革最為徹底的省份之一。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為游泳少年自由成長提供了寬鬆環境。

  在浙江,青少年游泳培訓機構普遍採用“走訓制”:學生平時在各自學校上課,每天放學后到游泳學校或俱樂部訓練,周末和寒暑假的訓練時間加長。每個學游泳的孩子都要學會“蝶仰蛙自”4種泳姿,做到“項目不偏科,主項更突出”。

  “這是為孩子們的長遠發展考慮。”溫州市奧體游泳學校教練張海強說,“我們的學員即便成為不了冠軍,也可以憑借過硬基本功走入大學、成為教練員或者社會體育指導員。”

  作為一項運動,游泳的益處眾所周知﹔作為愛好,游泳的門檻不高,無論老幼皆可參與。當游泳成為撬動全民體育的杠杆,帶來的不只是競技人才的層出不窮,更為促進全民健康、增強青少年體質注入了動力。

  如今,浙江所有縣(市、區)都擁有室內泳池,為當地群眾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好去處。游泳項目被納入浙江多地體育中考,選考游泳的學生連年增加。很多學校試點開設了“一校一品”游泳訓練點,讓更多學生通過游泳,擁抱健康生活方式。

  高度與厚度並存,競技與健身齊飛,勾勒出“溫州樣本”的發展輪廓,也成為浙江游泳的鮮活寫照。10余年精耕細作,游泳項目深深扎根江南水鄉,全民體育在之江大地開花結果,擦亮了全民健康的金招牌。

  熱鬧的泳池,翻騰的水花,孩子們一圈圈地游著。他們的眼中,有熱愛,有執著,更有憧憬。“希望你們比我游得更快,游向世界!”潘展樂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1日 02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