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家門口有了優質中醫藥服務(健康焦點)
圖①:四川射洪市中醫院名中醫任明(中)邊問診邊帶徒。 |
今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縣級中醫醫院力爭達到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醫院水平,500所左右縣級中醫醫院力爭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水平。
據統計,目前我國縣級中醫醫院有2000多家,約佔公辦中醫醫院的3/4,其診療量約佔縣域中醫醫療機構總診療量的70%。近年來,我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取得一定進展,基礎設施條件有所改善,管理水平、人員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深入落實《意見》要求,各地正在努力探索,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療資源沉下去——
破解基層醫療服務難題,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醫共體建設
“多虧了岳醫生,我現在走路靈便多了,坐得久點也沒問題。”家住浙江紹興新昌縣南明街道的陳奶奶今年91歲,這些年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
陳奶奶口中的岳醫生是新昌縣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岳艷,是浙江省基層名中醫、紹興市名中醫。為加快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新昌縣中醫院在南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了南明分院,並為岳艷成立了名醫工作室,每周定期到社區開展坐診和帶教工作。
“媽媽年紀大了,動手術怕她吃不消,醫生也建議保守治療。但因為行動不便,一直沒能規律治療。”陳奶奶的兒子章江華告訴記者,聽說家門口來了名醫,便第一時間挂了號,開始了每周一次的治療。“連續兩個多月,效果很明顯。不僅要感謝岳醫生,更要感謝醫共體建設,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名醫。”章江華說。
2019年2月,新昌縣中醫院作為牽頭單位之一,與當地南明街道等6家衛生院和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室)組建醫共體。通過集團管理、整體運營、優質資源下沉,貫通服務鏈條,抓特色補短板,推進“一院一品”建設,有效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
破解基層醫療服務難,對縣級中醫醫院來說,可以發揮其在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的龍頭作用,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指導各成員單位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自2019年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推動各地積極探索實踐,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促進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邢超說。
在安徽太和縣,太和縣中醫院和縣人民醫院分別與13家鄉鎮衛生院組建了緊密型醫共體,根據分院業務實際,實行“一院一策”,將分院發展定位分別側重重點專科建設、中醫藥特色發展及公共衛生服務。
“在我們的幫扶下,醫共體3個鄉鎮衛生院成功創建二級綜合醫院,墳台分院成了太和縣縣域醫療分中心,年門診人次達25萬以上﹔桑營、倪邱、墳台分院中醫藥收入佔醫療總收入比重達35%以上﹔所有衛生院都建立中醫館、設置中醫科,中醫適宜技術應用都達到10種以上。”太和縣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班文明介紹,通過醫共體建設,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平實現質的提升,也方便了群眾在家門口獲得優質中醫藥服務。
服務能力強起來——
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近段時間,紹興市民張亞偉下班后總會先跑一趟新昌縣中醫院,幫父親取代煎的中藥。在醫院一樓大廳“智能取藥櫃”前,張亞偉打開手機上的“醫保碼”一掃,便能直接從恆溫冷藏櫃內自助取藥。
新昌縣中醫院藥劑科主任求曉笑介紹,這是醫院今年推出的中藥煎劑24小時智能取藥服務,有了新設置的智能取藥櫃,取藥就像在快遞櫃中取快遞一樣方便,“隻需插入醫保卡,或輸入門診號、短信驗証碼,或直接掃描醫保碼,最快15秒即可完成自助取藥,而且實現24小時取藥不打烊。”
這一服務讓“人等藥”變成了“藥等人”。求曉笑說,以前醫院也提供中藥飲片代煎服務,但患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窗口取藥,“盡管過去‘窗口中午不休、下午延遲關閉’,但還是有部分患者來不及取藥,造成不便。”
智能取藥櫃應用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以前患者家屬須請假提早下班趕來取藥,現在可以隨到隨取。”新昌縣中醫院黨委書記梁永紅說,“這同時提升了醫院的藥事服務水平,群眾能更好體驗中醫藥‘簡、便、驗、廉’特色優勢,讓優質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
實際上,提升中藥藥事保障能力也是《意見》的要求之一。進一步加快中醫專科集群建設,加強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健全縣級中醫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以及影像科、檢驗科等科室設置﹔完善全生命周期、全鏈條健康服務功能,加強老年病科和兒科建設……《意見》還從不同角度對提升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出了針對性要求。
落實《意見》,各地積極行動起來。比如在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方面,為培育一批中醫特色明顯、臨床療效較好、具有一定規模的中醫優勢專科,一些地方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甘肅,充分發揮重點專科、優勢專科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布局建設特色優勢專科23個﹔河南以市級優勢專科帶縣級特色專科,將縣級中醫醫院優勢專科列入協同建設,97個縣級中醫醫院專科開展建設﹔海南推動首批3個中醫優勢專科集群建設,提升25個專科14個中醫優勢病種服務能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已支持1043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特色優勢專科。依托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項目,開展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設。
縣級中醫醫院是縣域內提供中醫藥服務的主陣地。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肖文明表示,縣級中醫醫院以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更好為群眾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支持保障更到位——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讓中醫事業薪火相傳
“醫生,我最近有些頭痛,剛開始是頭頂,現在是兩側太陽穴。”在四川遂寧射洪市中醫院名中醫任明的傳承工作室,市民張民建向接診醫生說起自己的症狀。
“平時血壓高不高?除頭疼外,還會暈嗎?”內科醫師羅勇邊詢問,邊把脈。緊接著,他向坐在旁邊的師傅任明告知自己計劃用的治療方法和組方理由。任明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五批中醫師承指導教師。聽完羅勇的想法,任明再次為患者把脈問診,並在羅勇祛風定眩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化瘀止痛的方藥。
“患者從剛開始的頭頂痛到現在的太陽穴兩邊痛,我們要分經辨証,用小柴胡、川芎茶調散再加升降散調和升降之氣……”任明將用藥原理娓娓道來,羅勇則邊聽邊記。
這樣的臨床教學,在射洪市中醫院已是常態。對羅勇來說,每回問診都是一堂實踐課,收獲滿滿。通過與師傅的方子進行對比、現場請教,他對病因病機的診斷更加精准,處方用藥的思路也更開闊了。
中醫藥事業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通過完善獎勵補貼政策、優化評價激勵等措施,遂寧已引進高層次、高學歷中醫藥人才190余人。在各地,通過建設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支持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對口幫扶形式建設傳承工作站,一大批年輕醫師更好繼承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和技術。
專家表示,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要從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文化建設、中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提供支撐。
比如,為支持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醫保給出了特殊政策。《意見》強調,中醫醫療機構可暫不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對已經實行DRG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的地區,適當提高中醫醫療機構、中醫病種的系數和分值,充分體現中醫藥服務特點和優勢。
“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障制度優勢,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肖文明說,推進中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一般中醫醫療服務可繼續按項目付費。探索實施中醫按病種分值付費,遴選中醫病種,合理確定分值,實施動態調整。
推動中醫藥事業薪火相傳,多地還在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射洪市中醫院深入挖掘遂寧悠久中醫藥文脈和《本草綱目》誕生地歷史,打造“時珍文化傳承館”,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等活動﹔貴州提出,所有縣級區域依托縣級醫院設置中醫健康宣教基地,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3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