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 搭建場景 拓展渠道
寧波江北掀起全域多元消費幫扶熱潮

12月19日,為期4天的2024年浙江省消費幫扶宣傳月暨消費幫扶產品展銷活動在寧波老外灘拉開序幕。
主會場周圍,設有近200個展銷攤位的展銷市集前人流涌動。寧波一家企業的採購人員正忙著籌備年貨,當在展位上看到並試吃了剛上市的“苦蕎年糕”后,他立馬通過微信小程序,在兩地倉·雲倉H5頁面下單採購。“現場試吃了幾塊,微苦中帶甜的口感十分獨特,把江北慈城的年糕和四川越西的苦蕎相結合,讓員工不僅可以體驗到本地特色,也可感受來自千裡之外的獨特風味。”好評的背后,是寧波江北探索農特產品“跨界”融合、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構建“品牌矩陣”的創新實踐。
四川大涼山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加之越西縣農業生產分散、產品規模較小等因素,現有物流基本都需經成都集散運輸,導致物流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在江北搭建的寧波首個區縣級“兩地倉”電商雲倉的“調度”下,這類問題已不復存在。“我們在越西和江北分別設立產地倉和銷地倉,實現兩地直採直銷,同時運用轄區企業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系統,將傳統的‘貨找倉配’迭代升級至訂單調度倉配模式,有效縮短了物流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江北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電商雲倉已入駐供應商36家,農特產品運輸時間可縮短2天以上,綜合物流成本減少35%。
除了美食,展銷會上的非遺文創產品和非遺技藝同樣吸睛無數。在江北區,如此火爆的“非遺+文旅消費”模式和場景還有很多。每當周末或節假日,慈城民權路上的山海情對口協作非遺館就成了研學基地和大涼山彝族手工藝人展示精湛技藝的舞台。通過高水平打造慈城、越西兩地山海情對口協作“姐妹”非遺館,越來越豐富的“非遺館+”消費場景正在兩地全面鋪開,帶動彝族文創產品銷售節節攀升。
不僅如此,江北還充分發揮自身數字經濟產業優勢和直播電商集聚區的平台優勢,為消費幫扶賦能。在寧波(前洋)直播中心,以“雲上共富館”為代表的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正以直播“流量”撬動富農“增量”,打通產品銷售“最后一公裡”。為打開對口地區農產品的銷路,直播中心與當地企業和經濟合作社建立助農合作關系,山海地區的高山蔬果、禽蛋等特色農產品就地完成加工與包裝后,依托“三關六碼頭”品牌效應,通過共富工坊進行直播銷售,形成產供銷一體化全鏈條合作。截至目前,江北累計開設共富主題直播超2000場,培育形成多系列農特產品品牌,促進對口幫扶地區各村集體年均增收50萬元。
如今,在各類展銷會、年貨節等活動和線上銷售的帶動下,江北區消費幫扶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我們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消費大市場、開放大平台的優勢,創新消費協作機制、模式,拓展消費協作產銷渠道,推動與越西縣、蓮都區等對口地區消費協作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拓展,打造對口消費幫扶工作‘金名片’。”江北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陳冰曲、張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