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

中國兩會傳遞穩與進的明確信息

人民日報記者 李應齊、周輖
2025年03月10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國兩會新聞中心,各國記者穿梭忙碌,捕捉中國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政策走向。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世界更加關注中國的穩與進。

  “中國發展的密碼就在這裡”“全國兩會的背后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期待了解中方關於全球治理的方案”……透過全國兩會,國際社會更直觀感受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進取之勢,更深入理解“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更真切體悟中國“同球共濟”的胸懷擔當。

  感受“高質量發展”的脈動

  5%左右,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3月5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國際媒體認為,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國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信心”。

  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新時代的中國有底氣、有信心。

  此前一天,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發一篇文章,題目是《兩會和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過去10多年制定的戰略為進一步推動以高質量發展為特征的經濟模式提供了理想方案。”

  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奔涌。從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到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驚艷世界,從人形機器人加快投入應用,到量子計算機原型機再次打破世界紀錄,科技創新不斷書寫新的中國故事。

  “具身智能”“瞪羚企業”“人工智能+”……全國兩會上,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新詞,“科技范兒”滿滿。

  “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展望未來,中國的創新優勢將更加凸顯”……國際人士認為,中國加速向科技強國邁進,不僅為本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也為世界帶來重要機遇。

  “去年,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論述。請問中國在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有何規劃?未來將制定什麼戰略來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外國媒體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涉及開放。

  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從“周五下班去中國”成為老外旅游新風尚,到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賽諾菲、大眾、特斯拉等跨國公司以更大力度投資中國,中國以開放的誠意、合作的行動吸引世界。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沙中商務理事會主席、沙特阿吉蘭兄弟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穆罕默德·艾爾·阿吉蘭表示,中國持續推出的利好政策、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為外企在華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文化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影史票房第一名、躋身全球票房榜前十名……《哪吒之魔童鬧海》火爆全球,充分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的璀璨交融,在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滿足了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帶給世界驚喜。外媒認為,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將有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IP持續“出圈”,“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之美”。

  探尋“中國之治”的密碼

  觀察如何治理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中國兩會是重要窗口。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代表對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9235件,全部辦理完畢並得到答復﹔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以來,經審查立案的5091件提案,99.9%已經辦復。

  從“寫在紙上”到“落在地上”,一份份建議提案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活力。

  3月2日一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梁廷波代表,再次修改完善准備帶上全國兩會的創新藥物試點工作建議,這是他對國家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最新思考。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日本帝京大學教授露口洋介說,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領域,中國兩會代表委員今年提出許多前瞻性建議和提案,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我參加過一次縣級的政治協商會議,工作人員花費4個小時的時間,傾聽、記錄並積極回應20多名社區代表轉達的居民訴求。”長期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活的美國人布萊恩·林登說。

  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這是南非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關系與伙伴部主任邦哈尼·瑪伊梅勒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他說,中國民主實踐蘊含著“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的文化底蘊,讓他想起非洲倡導“仁愛、共享”的烏班圖思想。“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各國獨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啟迪和借鑒。”

  “經濟持續低迷、政治極化加劇等現實困境,已經讓一些外國學者開始反思民主實現形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今年中國兩會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原因,世界渴望從“中國之治”中探尋解答時代課題之策。

  見証“同球共濟”的擔當

  “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表述,被國際媒體敏銳捕捉並迅速傳播。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呈現動蕩加劇、變革加速的新態勢。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做國際正義的維護者、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全球安全的穩定錨。這是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兩會期間作出的決定不僅會影響14億多中國人民,還會影響全球經濟趨勢、供應鏈和國際關系”的重要原因。

  借鑒精准扶貧理念,肯尼亞建立起減貧示范村。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注意到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毫不鬆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表述,相信中國經驗在國外的成功實踐再次証明,中國可以成功,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成功。

  在埃及,中企項目上的外方員工關注中國兩會,希望了解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為建設自己的國家多出一份力。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說,中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踐行三大全球倡議,“讓一國的繁榮變成全球共同繁榮”。

  在全球矚目的焦點中,中國兩會再次向世界傳遞出明確信息:中國不追求獨善其身的現代化,闊步邁向現代化的中國將繼續堅持做“賦能型大國”,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人民日報記者戴楷然、黃煒鑫、朱玥穎、劉軍國、張馳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0日 03 版)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