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畬族鄉把會場搬到田埂上
麗水鬆陽:“鄉會村開”一年砍掉兩成會議

把會場搬到村頭田間,開出了好會風,也解決了真難題。麗水市鬆陽縣板橋畬族鄉推行“鄉會村開”,全鄉2024年召開各類會議53次,比2023年的65次減少近兩成。而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更多了,近一年共有308件。
在板橋,“鄉會村開”是指鄉村兩級聯席現場會巡回到各行政村召開。2024年起,鄉鎮黨委會、班子會、工作會被打包成現場會,移到分散的4個村“站著開”“走著開”,現場辦公征求意見、確定項目、破解難題,按4591名鄉親實際需要當場拍板實事項目,並逐一實時追蹤、動態調整。
下村開會是調研論証,也是部署推進,任務分解、資源調配一次性落實,避免信息差,縮減會議數量和層級,鄉村兩級干部都少走彎路。
2025年2月13日,板橋畬族鄉送會上門,確定了28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有採茶季交通秩序維護、老舊房屋消防安全之類的共性問題,也有麻家大院招商、建房報名預審之類的個性問題。“這是我的‘家庭作業’,也都是鄉裡的必考題。我們隻有好好做,年終才能拿到像樣的‘成績單’。”桐榔村黨總支書記王琦會上領了7項任務。
急事難事優先辦。2025年,各村都提出看病難的問題,鄉裡當即決定“馬上解決”。以前開三四次會協調解決不了的事,如今開了兩次會、用時一個月,項目便落了地。桐榔醫館3月開館,邀請鬆陽縣名中醫程偉軍坐診,每周四到現場診療。
3月26日,記者在桐榔醫館看到30多名待診村民。板橋村村民管延富說,名中醫上門坐館,減少了群眾來回跑,報銷比例比普通門診提高了20%,每次醫館開門,都有100多人來看病。
這幾天,板橋畬族鄉鄉長藍偉明忙著在各村檢查任務落實情況,隨身攜帶的清單上記錄著:大毛科村解決了角邊飲用水、垃圾桶欠缺問題﹔東坑村解決了東坑至半嶺水渠、停車場旁邊交通隱患問題﹔桐榔村解決了麻家大院招商、張山村消防水池問題﹔板橋村茶青交易市場管理不斷規范。
“鄉裡送會進村,少了形式、多了內容,少了負擔、多了辦法,新穎管用。”王琦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