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一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組織多種活動

清明追思先烈 薪火代代相傳

人民日報記者 吳君、周歡、竇瀚洋
2025年04月05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4月4日,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在西藏波密烈士陵園向解放西藏和修筑川藏公路犧牲的英烈們敬獻鮮花。陸文凱攝(新華社發)

4月4日,各界人士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英烈。胡瀟攝(新華社發)

  今年2月25日,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正式公布,新增71處設施,進一步織密了全國紅色教育網絡。清明之際,這些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組織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線上線下同祭掃

  緬懷跨越時空

  在湖北省安陸市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蔣曼和同事帶前來祭掃的烈士家屬到英烈園,尋找並擦拭烈士墓碑。蔣曼是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每年清明節是她和同事最忙的時候。

  清明假期前一周,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就迎來了不少來自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和中小學校的祭掃人員。“我們在網上公布了聯系電話和開放時間,還准備了講解設備、白菊花等。”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劉曉月說。

  一些烈士家屬和群眾無法抵達現場,趙家棚抗日烈士陵園提供代祭掃服務,並開通線上“雲祭掃”平台。“群眾可以在中華英烈網、荊楚網等平台為烈士線上獻花、留言。無論身在何處,緬懷都能跨越時空。”劉曉月說。

  鏈接:在抗日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趙家棚為中心建立了鄂中第一塊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此后,這裡成了連接平漢鐵路東西向的樞紐,也是新四軍第5師(包括其前身鄂豫挺進支隊、縱隊)和鄂豫邊區的重要戰略指揮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趙家棚根據地有2600余人參軍,700余人犧牲。

  繪制肖像寄哀思

  英烈借此“還鄉”

  4月2日上午,江西省於都縣烈士紀念園內庄嚴肅穆,100幅烈士畫像整齊排列,畫像中年輕的面龐目光如炬。這些由志願者團隊精心繪制的肖像,讓長眠他鄉的英烈以特殊方式“歸鄉”。

  畫像凝聚了烈士遺孀葉慶華與高校志願者的心血。2007年,葉慶華的愛人孟祥斌為救落水群眾英勇犧牲。此后18年,她聯合10余所高校師生,奔走各地為烈士畫像、尋親。於都縣人民武裝部和退役軍人事務局動員力量協助葉慶華團隊收集烈士資料,目前已完成150余位烈士畫像並送至其后代手中。

  於都縣銀坑鎮汾坑村烈士肖汗堯,在抗日戰場杳無音信。如今,肖汗堯的侄子肖香銀手捧伯父畫像,熱淚盈眶:“終於看清了伯父的模樣。他們用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我們要永遠銘記。”

  青山埋忠骨,畫筆寄哀思。於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郭小文表示,將繼續做好服務保障,全力支持相關工作。

  鏈接:於都縣是中央蘇區全紅縣之一、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為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達16356人,其中參加抗日戰爭的約5820人。

  2014年,於都縣烈士紀念園興建。全園載錄烈士16356名,集中安置4823名散葬烈士,存放烈士遺物或銀牌4000余件。

  實地上堂思政課

  傳承觸及心靈

  清明節前一天,來自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城南實驗學校的百余名師生,在湖州市烈士陵園上了一堂“傳承紅色記憶”主題思政課。

  “同學們,吳昌達烈士在抗擊日寇中英勇就義,犧牲時隻有22歲……”湖州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中,聽著講解,學生們望著寫滿名字的烈士英名牆,眼神崇敬。

  烈士紀念館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歷史畫面,以“辛亥偉業”“開天辟地”“堅持斗爭”“救亡圖存”等為主題,展示了1000多位與湖州相關的烈士英名和生平事跡。順著參觀路線,學生們或互相討論,或舉手提問,或提筆記錄,聽得認真,看得仔細。

  參觀完烈士紀念館,師生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庄嚴敬禮。“繼承先烈遺志,爭做時代新人”的宣誓口號擲地有聲,響徹陵園。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更加珍惜,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城南實驗學校學生王宇豪說。

  鏈接:湖州市烈士陵園地處湖州市吳興區峴山。陵園建有烈士墓、烈士紀念碑、英烈牆等設施。其中,烈士墓區現安葬烈士64位,英烈牆上鐫刻著800多位湖州籍烈士的英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5日 04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