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書香是一種氛圍”(人文觀察)

人民日報記者 鄭海鷗
2025年04月20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讀者在江西省宜春市獅子山公園城市書房內閱讀。
周亮攝(人民視覺)

重慶市渝北區紫薇路城市書房。
龍帆攝(人民視覺)

讀者在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內閱讀。
王瑞攝

環境優雅的北京城市圖書館。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從過去的書香世家,講到現在提倡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期待:“書香是一種氛圍。”

  近年來,我國各地的閱讀活動更豐富、形式更多樣、陣地更完備,讀書的氛圍在家庭、學校和全社會都更加濃郁。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赴多地進行採訪,了解推動書香氛圍更加濃厚的生動實踐。

——編者

  培育書香家庭,閱讀活動更豐富——

  大手牽小手 家教新體驗

  “媽媽你看,這隻貓頭鷹會說話!”一個小讀者踮著腳操作貓頭鷹造型的智能閱讀機,數字屏幕裡的3D繪本角色便繪聲繪色地講起故事。另一側的圖書修復台前,幾組家庭正屏息凝神,一絲不苟地修復著泛黃的“古籍”書頁,為破損的圖書“療傷”……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的書香文化市集上,豐富、新穎的閱讀推廣活動,吸引許多家庭捧起書本、關注閱讀。“讀書、修書,真有趣。”許多小朋友高興地說。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古訓,家喻戶曉。自古以來,中國的家庭就倡導讀書風尚,培養讀書志向。我們相信,書香濃郁,斯文流傳,可以長久地潤澤子孫。”石景山區圖書館館長吳私說,“最是書香能致遠,我們積極開展活動,以‘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讓更多家庭愛上閱讀。”

  90后讀者王美玲與四年級的孩子石子非一起來到石景山區圖書館。王美玲拿出一本舊書,兌換了一張書店消費券,隨即走進實體書店,石子非興奮地購買了一本期待已久的新書。王美玲感慨:“參與‘舊書新知’活動,用舊書兌換優惠券,‘以舊換新’的購書體驗太棒了。”

  石子非興奮地說:“真沒想到圖書館還能有這樣的‘新玩法’,非常有趣。我還看到很多閱讀活動的介紹,圖書漂流、游園打卡等主題各有特色。我迫不及待都想參與。”

  學校裡的“解碼時間管理”講座,公園裡的“尋春科普”寫生研學……越來越多家庭參與活動,感受到閱讀是一件有意義也有意思的事情。

  吳私介紹:“我們推出‘時光裡·全民閱讀網格計劃’,與社區、企業、園區、學校互聯互動,將閱讀與展覽講座、藝術學習、非遺體驗、文創展示、科普研學等活動融合起來,以全場景閱讀服務和全方位優質閱讀內容供給,著力構建全民閱讀生活圈。”

  精彩紛呈的閱讀活動,讓興趣愛好不同的家庭都能找到興趣所在。“解鎖閱讀的多重體驗。”石子非對即將參加的活動充滿期待,“我的願望是攜帶‘石景山書香地圖’,與爸爸媽媽邊走邊讀,學習更多家鄉的歷史人文。”

  鏈接

  浙江省溫嶺市創立家庭圖書館分館,創新打造“微瀾讀書會”等閱讀品牌,全年推出千場閱讀推廣活動,形成了“家家飄書香”的氛圍……如今,各地的傳統文化品讀、親子共讀、閱讀漂流、圖書市集等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彩,傳承著文化、分享著知識、療愈著心靈。

  《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品質”。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全國公共圖書館2023年全年共為讀者舉辦各種活動29.35萬次,參加人次2.13億。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更多人親近圖書、翻開書本,書香浸潤千家萬戶。

  助力書香校園,閱讀形式更多樣——

  聆聽+分享 閱讀伴成長

  每晚8點,浙江省寧波市市民都能准時收到一條“天一夜讀”短視頻,溫暖的文字穿過屏幕,送抵心靈。“滿滿的正能量”“我也要買一本書看看”……網友吐露著內心的感動。

  “天一夜讀”是由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寧波圖書館承辦的短視頻閱讀品牌,為讀者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展示平台。“我們會定期邀請老師、學生進行閱讀分享,給更多收聽、收看的孩子們播種與書為伴的種子。”寧波圖書館館長徐益波說。

  “我和學校裡的同學一直是‘天一夜讀’的粉絲,從第一期就開始追‘星’。這裡的‘星’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朗讀的片段也都是精挑細選的,讓我們對閱讀更加感興趣。”三年級的郎米多話語中透著對閱讀的喜愛。

  郎米多說,快遞小哥錄制的那期“天一夜讀”讓她感動。李洋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每日奔波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他總會隨身帶上一本書。“雖然工作辛苦,但我熱愛閱讀。參加‘天一夜讀’,就是想把那些陪伴我度過無數個疲憊夜晚的好書分享給大家。”李洋朴實而真摯的分享,透過小小的屏幕,激勵了萬千讀者。

  中學黨委書記推薦《教育與永恆》、鄉鎮小學教師推薦《借我一生》,還有老師與學生共同推薦《少年讀徐霞客游記》……郎米多也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分享我喜歡的書呀?”終於迎來了機會,她自信地走進錄音棚,收獲了難得的經歷,更愛上了閱讀與分享。

  郎米多的父母感慨地說:“很多小朋友從小就接觸互聯網,希望他們以數字閱讀為媒,感受文字的魅力,用閱讀滋養人生。”

  “閱讀變得多彩了,不僅孩子愛聽,我們也很期待。”讀者楊愛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說,“書中的故事和講述者的故事相結合,書中的道理和朗讀者的感受融為一體,讓我們認識到讀書對增長才干、磨煉意志、成長成才的價值。”

  “至今,‘天一夜讀’短視頻已推送超450期,網絡傳播量逾1500萬人次。在‘天一夜讀’的帶動下,圖書館的進館人次、借閱冊次在持續增加。”徐益波說,“希望更多讀者特別是小讀者,在校園內外、線上線下都能養成閱讀習慣,用閱讀豐盈精神世界。”

  鏈接

  電子書、有聲書、短視頻閱讀……數字時代的閱讀,有了更多“打開方式”。我國數字閱讀平台上架作品總量超5900萬部,閱讀以更加便捷、有趣的方式走進生活,吸引和培養更多讀者,也助力著書香校園、書香社會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提出,“推動公共圖書館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服務”。《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提供優質數字閱讀資源,豐富閱讀形式”。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未成年人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74.7%。目前,我國多地推進適宜、優質、多樣、健康的閱讀資源建設,更好服務學生處處可讀、時時能讀。

  建設書香社會,閱讀陣地更完備——

  空間小而美 身邊書香濃

  上午9點,市民塔貴雨來到山東威海榮成市市民文化活動公園城市書房,在古色古香的書架上挑選了一本中醫書籍,徑直走到熟悉的靠窗位置,享受起美好的閱讀時光。

  “閑暇時間,我最喜歡在城市書房看書、學習。這裡不僅藏書豐富,借還書方便,而且環境優美。全玻璃幕牆的設計,讓陽光直接洒入室內,十分舒適、愜意。”塔貴雨說。

  “城市書房,‘顏值’與‘內涵’並存。”留言簿上,讀者寫道。

  市民呂雨桐是櫻花湖城市書房的老讀者,隻要有時間,她就會來到這裡。呂雨桐說:“城市書房坐落於風景優美的櫻花湖畔,欣賞風景讓閱讀之旅倍增樂趣——春天有櫻花爛漫、海鷗翔集,冬天則白雪紛飛、天鵝戲水……真是在書香中遇見了‘詩和遠方’。”

  呂雨桐一家人都熱衷紙質書閱讀,此前他們需要到較遠的市裡或區裡的圖書館,費時費力。如今城市書房開到了離家不遠的地方,“步行10分鐘就能到,特別方便。”呂雨桐說。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更多提供的是書籍借閱服務,而城市書房打造的是有品質、有內涵的文化空間。空間和服務的提檔升級,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走進來、坐下來、讀起來,閱讀氛圍更加濃厚。”威海市圖書館館長宋亞平感慨地說,“許多上班族在下班后都會來城市書房。窗外夜色濃,書房內燈光柔和,人們沉浸在書香中,這樣的畫面感動了很多人。”

  呂雨桐說,身邊好多曾經很少走進圖書館的朋友都被城市書房所吸引,“有時,他們會選擇放下手機捧起書本,在安靜、舒適的氛圍中度過充實的一天。”

  2017年以來,威海市已建成城市書房46家,覆蓋所有區、市,藏書52萬余冊,成為建設書香社會的有生力量。

  “作為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開進了威海的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區,讓我們可以隨時充電學習。”市民於美顏說,“朋友來后,我會帶他們過來坐一坐,看一看市民的‘會客廳’。未來,我會帶著孩子一起來城市書房,讓他在書香中成長。”

  鏈接

  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的地鐵自助圖書館、廣東省深圳市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持續“圈粉”。這些閱讀空間嵌入城市社區、商業街區、景區、軌道交通等,為廣大讀者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人親近圖書。

  《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營造小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近4萬座“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廣大讀者品書香、悅身心,有了更多好去處、好資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0日 05 版)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