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新昌竹編大師劉毅精進傳統手藝,傳授竹編技藝

用竹絲編織美好生活(我的家鄉我建設)

人民日報記者 竇皓
2025年05月12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劉毅(左三)正在帶領大學生研學團隊參觀工作室的竹編作品《天壇》。
受訪者供圖

  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梅渚村,鵝卵石鋪成的古街小徑邊,有一處古雅的建筑,它就是新昌非遺工匠館。

  “今天我帶大家體驗新昌竹編。”新昌縣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民間竹編工藝大師劉毅面向圍坐的游客,拿起提前准備好的紅、藍、紫三色竹絲,一挑一壓間,完成了一幅斑斕的平面竹編畫。

  傳承、推廣竹編技藝,劉毅已經堅持30多年。

  創作竹編精品

  下午2點,在梅渚村教完竹編課的劉毅回到新昌縣城的中國茶葉交易市場,他和妻子在這裡經營著一家工藝品店。

  花籃、燈罩、果盤……店內售賣各種竹編工藝品。一牆之隔,一間堆滿竹絲的工作室略顯簡易,但讓人大開眼界。

  萬春亭、滕王閣、應縣木塔……走進工作室,仿佛置身古建博物館。其中,竹編的天壇尤為引人注目:一根根細密的竹絲緊密貼合,其中“祈年殿”部分的彩繪畫工精細。

  這件竹編作品直徑達2.8米、高達2.38米,由7000個斗拱、450根欄杆和450塊欄板組成,其中最細的竹絲隻有0.3毫米粗,相當於3張A4打印紙的厚度。

  這一竹編作品按北京天壇等比例縮小。為了最大化還原實景,劉毅和父親劉國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到北京實地拍攝了上百張照片,帶回家放大研究,確定圖紙細節。

  “作品《天壇》工藝很復雜,既要了解古建筑的造型及結構,又要掌握浮雕、圓雕等雕刻技術和彩繪本領。”劉毅說,從設計圖紙、制作模型,到選材、劈篾、編織、上色、上漆,再到防霉防蛀處理和拼裝,劉毅和家人及10多名工人,花了差不多1年才完成。

  “除了考驗知識積累,手上沒‘活’也不行。手編過程中隻有恰到好處的力道,才能使竹編緊密結實。”劉毅說。

  傳承竹編技藝

  新昌竹編歷史悠久。劉國才16歲便跟隨民間篾匠師傅學習竹編手藝,還曾擔任新昌竹編廠廠長。“當時,竹編器具不僅是工藝品,更是家家戶戶的日用品,需求量很大。”劉國才回憶。

  劉毅從業已有34年,最初他只能做些產品的小配件,后來慢慢開始嘗試做盤碟、竹籃等日用品。

  鼎盛時期,新昌竹編從業者約2000人,不少產品出口海外,客戶對產品的要求極為嚴苛。“這畢竟是手工活,竹絲竹篾的粗細厚薄都有差異。”劉毅說,“從竹絲到竹篾,原材料每個環節都得嚴格把關。”

  日復一日的積累讓手藝爐火純青。在竹編廠時,劉毅常常在各部門向不同的師傅討教,扎實的本領得以磨煉出來。做一件竹編工藝制品,需要完成描圖、制作模型、選材、劈篾、編織、上色、上漆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劉毅便是當地少數掌握全套工藝的手藝人。

  隨著竹編日用品被塑料制品取代,靠工藝品畢竟市場有限,年輕人學習竹編手藝的越來越少,從業者也隻剩下了200人左右。因為效益下滑,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新昌竹編廠早已轉型改制,不再做竹編工藝品,很多工人也離開了。

  劉毅覺得,隻有拿出過硬的作品,才能讓更多人了解新昌竹編,將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傳承下來。雖然工作室隻有10多個人,但他總想竭盡所能多做精品。從2014年開始,劉毅基本上每年都要做一件大型作品,積極參加評獎和展出,媒體報道也逐漸變多。他還在社交媒體開設賬號,用鏡頭記錄下創作過程,不斷擴大新昌竹編的知名度。

  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位於梅渚村的非遺工匠館了解非遺竹編,中小學生參觀、高校社會實踐、游客體驗……累計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作為新昌縣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的會長,劉毅已培養出5位高級工藝美術師。

  帶動村民增收

  新昌縣毛竹資源十分豐富,僅毛竹山就有20余萬畝。豐富的竹資源為新昌竹編藝術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沃土。

  劉毅的工作室中有一些來自家鄉新昌縣小將鎮朱部村的老師傅。在工作室內,大家主要做編制工作,按件計酬,算下來一個人一天能賺150元錢。不僅如此,劉毅還准備擴充人手,將竹編藝術應用到裝飾、設計等其他領域。

  隨著新昌竹編聲名漸起,新昌縣公共服務集團還組建新昌縣公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南明竹編藝術分公司,設立竹編研發中心,並在山區鄉鎮建起共富工坊,吸納周邊村民就業增收﹔到竹產地開展竹編公益培訓,提升山區百姓創業創富技能。竹編公益培訓課還開進了長者中心、青年夜校,覆蓋更多人群。截至目前,已有600余人次參加了竹編培訓。

  劉毅還把家中的老房子改造成一棟三層小樓,准備日后作為竹編工坊。站在小樓前,一陣風吹來,漫山遍野的幾千畝竹林隨風起伏,宛若碧波蕩漾。

  “等工坊建起來,大伙兒都可以到這裡重拾老手藝。”劉毅對幾位從竹編廠退下來的老篾匠說。

  他心裡早有盤算:地下室和一樓用來生產制作,二樓作為展示基地,自住辦公在三樓……等房子建好后,讓更多的村民能夠來到這裡從事竹編工作,帶動大家增收致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2日 13 版)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