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動人煙火氣(創作者談)

![]() |
紀錄片《再會長江》海報。 |
![]() |
圖為大涼山風景。 |
今年4月初,我前往法國採風,在巴黎參加了一場創作研討會。會上,我介紹了最新拍攝的紀錄電影——《再會長江》。10多年前,我作為日本廣播協會的導演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卻留下一個遺憾:未能拍攝到“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2021年,我已遷居中國多年,決定彌補這一遺憾,再次踏上長江之旅。我從上海出發一路溯流而上,抵達長江源頭沱沱河畔,用鏡頭記錄長江沿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變遷。去年,這部紀錄電影在日本兩次上映,收獲了不少積極反響。有日本觀眾告訴我,《再會長江》讓他們對中國很有好感,很想去中國旅游,實地看一看。
不希望外界誤解中國,是我拍攝紀錄片的最大動力。我希望通過鏡頭真實呈現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發展情況,讓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
2002年,因拍攝節目,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走訪了位於江浙滬的幾個城市。我非常喜歡中國充滿人情味兒的生活和人們放鬆的生活態度。在這裡,我和第一次見面的人能夠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頓飯,這在日本很少見。
2010年,為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我再次來到中國。在為期一年的拍攝中,我走訪了青海、四川、雲南等地。與中國各地居民的密切接觸,加深了我遷居中國的念頭。2013年,我們全家移居南京。對於一個日本人來說,選擇在南京定居,需要顧慮的因素著實不少。然而事實証明,我多慮了。我在南京生活10多年,從未受到哪怕一次排擠。
移居南京,令我有機會深入接觸中國。中國很大,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很大。我愈發意識到,許多人正是因為不能全面了解中國,才會對這個復雜又迷人的國家產生誤解。
我最反感偏見,只要有偏見,我就要親眼去看看。我用鏡頭記錄各行各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過鮮活的故事,增進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理解。基於這樣的創作理念,我拍攝了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通過走訪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用鏡頭拉近世界與觀眾的距離。這部紀錄片在中外多個網絡平台播放后,在年輕人中引發觀看熱潮。
2021年,脫胎於紀錄片的圖書《我住在這裡的N個理由》在中國出版。該書收錄了定居中國的20名日本人的故事。他們有的是漫畫家、足球教練、舞台燈光師,有的是生態學教授、陶藝師、拉面店經營者。他們或因喜歡中國,或因追逐夢想,或因家人與事業而留在中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身邊的中國人,同時也感受到中國人的真摯、熱情與包容。
2011年,我曾在大涼山拍攝。當時那裡很窮,想開車去村裡卻沒有路,我們只能依靠肩扛驢馱,把拍攝設備運進山。今天的大涼山是什麼樣?2020年7月,帶著滿滿的好奇心,我們開始了紀錄片《走近大涼山》的拍攝工作。
近10年時間給大涼山帶來滄海桑田般的巨大變化:拍攝團隊的車輛可以順利開到村民家門口﹔在安裝了新鋼梯的“懸崖村”,賣水的老奶奶收款時亮出二維碼﹔易地搬遷的村民們在城鎮裡學會了新技能……我目睹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嶄新故事,見証了大涼山煥發新的生命力。
《走近大涼山》的拍攝工作都在主人公的家中或工作地點進行。在“懸崖村”搬遷安置點的社區彝繡工坊,當地婦女懷抱孩子,穿針走線,十分熟練。繡娘俄木依伍邀請我去家裡做客,令我大開眼界:房子寬敞明亮,當地政府免費配置了沙發、電視、洗衣機。面對鏡頭,她用彝族語講述著自家故事:她的女兒用獎學金讀完大學,如今是一名老師。他們有了自己的房子,孩子們聚在一起奔跑玩耍,陽光打在臉上,一切籠罩在溫柔的金色之中。
白天,我們緊張忙碌地拍攝,晚上,我們也有機會體驗獨具特色的當地文化。在大涼山彝族火把節活動上,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烤雞,雖然表面布滿火炭灰,但是味道棒極了。我想把這種濃濃的煙火氣呈現出來,讓它飄出大山,走向世界。
為求真實,我們的拍攝沒有劇本,隨機跟拍。因為依靠臨場發揮,拍攝過程中常常出現突發狀況,鏡頭也時常虛焦,卻帶來別樣的真實感和趣味性。通過《走近大涼山》,我希望世界能夠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進而了解真實的中國。這些主人公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鮮明性格,他們勇敢、堅強、善良,憑借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這個國家注入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大涼山,真的很美。
以真實為本質特征的紀錄片,因可信度、感染力和藝術性,更易獲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理解和認同。我選取的拍攝對象都是平凡的中國人,他們的特點是“拼命努力”,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深深打動了我,我想,這是中國人的特質,也是中國的時代特征。我希望通過紀錄片這種創作形式,用與時代更為貼近的宏闊目光,用更為平和的敘事語調,用更注重共情的生動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在我的鏡頭裡,中國是拍不膩的,越拍越有趣。
(作者為紀錄片導演,人民日報記者劉軍國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2日 1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有回音︱網友反映城市公園疏於維護 浙江台州:多方位加強監管
- 城市公園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美化環境,還能為老百姓提供休憩、健身的好去處,體現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 然而,若城市公園管理不到位,將會影響廣大居民的游園體驗。近日,浙江台州網友曾先生就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當地城市公園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 “五一”浙江文旅“關鍵詞”:沉浸、慢游、玩科技
- 人潮涌動的青石巷裡飄起漢服少女的衣袂,VR技術點亮的“侏羅紀”前排起蜿蜒長隊,山野帳篷營地閃爍的螢火映照著年輕旅人的笑臉……這個“五一”,浙江文旅市場以一場“人氣熱、消費旺、秩序穩”的全民奔赴,在“詩畫江南”的立體投影中寫下了3114萬人次的流動詩篇。 新“游”態蓬勃生長 在消費升級與產業變革的雙重驅動下,文旅新“游”態正以破竹之勢重塑行業格局。作為文旅創新高地,今年“五一”,浙江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堅持“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動文旅業態創新,積極打造“數旅、市集、非遺、文博”等“潮流型”消費場景,為來浙游客帶去難以忘懷的旅游體驗和情緒價值。…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