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民營經濟必將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寫在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之際

人民日報記者 劉志強、林麗鸝、劉溫馨
2025年05月21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5年5月20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

  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和實施,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今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

  站在這一節點,回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歷程,審視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更能理解法治護航的重大意義,更能讀懂民營經濟的廣闊未來。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出台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一個重要背景是,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浙江義烏,從“雞毛換糖”走向“世界超市”﹔福建晉江,從“貼牌代工”到“品牌出海”﹔深圳華強北,從“中國電子第一街”邁向“全球硬件創新創業中心”……40多年來,民營經濟體量規模與日俱增、作用地位越發凸顯。

  實體經濟底盤中,民營企業舉足輕重。

  2.9億美元!4月10日,安踏宣布將全資收購德國服裝品牌狼爪。從來料加工,到創設品牌,再到引領國際潮流,安踏已擁有迪桑特、始祖鳥等多個差異化品牌,成為世界第三大綜合體育用品集團。

  “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

  華為,深耕基礎研究,“大量投入資金往前沖”,成功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格力,“始終不去賺快錢”,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耀玻璃,把一塊玻璃“做到極致”,全球申請專利超2000件……深耕實體經濟沃土,民營企業竿頭日進、越發茁壯。新時代以來,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至目前的逾5700萬戶,佔全國企業總量的比例由79.4%升至92.3%,對進出口和稅收的貢獻達到五成以上,對城鎮就業的貢獻達到八成以上。

  創新發展賽道上,民營企業能量滿滿。

  一家企業,創辦10年,能“闖”出多大動靜?

  極米科技,2013年創辦,專注研發、追求卓越,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出貨量升至全球家用投影市場前列。

  西井科技,2015年創辦,成功打造全球首款正向研發的無人駕駛重卡,產品服務落地28個國家和地區。

  宇樹科技,2016年創辦,搶抓風口、自給自足,成為全球首家公開零售高性能四足機器人並最早實現行業落地的公司。

  “創新不問出身”。從人工智能勇立潮頭,到人形機器人舞動全球,從外貿“新三樣”揚帆遠航,到杭州“六小龍”驚艷世界……置身中國創新場,民營企業創新活力越發澎湃。今天,民營經濟集中了超過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超過60%的A股上市公司。

  國際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不可或缺。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不改企業發展信心。“只要有好產品,就不缺新客戶。”花費一年時間,考察近百家工廠,義烏商戶汪楠將1800多款五金工具“塞進”80平方米的店鋪,收獲了在國際風雲變幻面前從容不迫的底氣。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擋不住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5月,比亞迪官宣歐洲總部落戶匈牙利布達佩斯,將承載銷售與售后等三大職能,創造上千個就業崗位。更廣更深參與國際市場開拓,更多世界一流企業脫穎而出。

  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民營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2012年以來,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0%以上,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長至56%以上,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今年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達45.5萬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佔同期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總數的86.1%。

  在經營實力、科技創新、產業組織、國際經營、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民營經濟必將肩負更大使命、承擔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

  出台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態度。

  反復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次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一場場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架起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的“連心橋”。

  4月8日、5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兩次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對當前經濟形勢、應對美加征關稅的舉措以及穩外貿、穩就業的意見建議﹔4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第九次中小企業圓桌會議,邀請10家民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講困難、提建議﹔4月18日,商務部召開推進會,部署內外貿一體化、外貿優品中華行……面對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與民營企業坐到一起,問需求、解難題、強信心。

  “黨和國家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就是希望民營企業放心大膽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國家、省、市、縣多層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山東制定政商交往負面清單和清廉民企建設指導清單﹔海南上線涉企活動統籌監測系統、要求部門入企調研須預約﹔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為每一家企業配置專管員、提供全周期服務……各地區各部門積極作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民企發展更安心更舒心。

  一項項實打實的政策舉措,為民營經濟破壁壘、疏堵點、強保障。

  清單,越縮越短。2018年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以來,我國先后4次調整清單,放寬交通、能源、養老、醫療、金融等領域准入限制。前不久,《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發布,事項數量較2018年版縮減約30%,將助推民營企業進入更多領域、實現更大發展。

  市場,越放越活。高鐵領域,繼杭紹台鐵路開創先河之后,第二條民資控股建設的高速鐵路杭溫高鐵成功投運﹔核電領域,2020年以來已有吉利、萬向等民企通過參股方式參與項目,2024年8月核准的5個核電項目民間資本參股比例達到10%,目前有的核電項目民間資本參股比例達到20%……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大項目中,正出現越來越多民營企業身影。

  新時代以來,我國持續深化改革、強化法治,接連出台實施一系列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改反壟斷法,推進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改革縱深推進,為民營企業創造了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進一步深化改革,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經過研究、深入論証、數易其稿並履行相應的立法程序,民營經濟促進法順利出台實施。由此,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有效做法,轉化為法律制度,將持續以法治的穩定性增強發展的確定性。

  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實踐充分証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謀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出台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必將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注入更為堅實的信心與底氣。

  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民營經濟難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同時要看到,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信心與底氣,來自堅實的法治保障、良好的發展環境。

  9章,78條,從市場准入、要素支持、規范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法律規范,在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上保障“非禁即入”,在平等使用生產要素上做到“一視同仁”,在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方面強調“不得侵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鼓勵民營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積極發揮作用……一部民營經濟促進法,直指難點痛點,回應企業期待,令廣大民營企業家真切感慨“很多條文立到了心坎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持續加力破除市場准入、公平競爭障礙,解決拖欠賬款問題﹔司法部將深入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金融監管總局將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把法律制度持續轉化為生動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將不斷健全和完善,從而持續提振廣大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

  信心與底氣,來自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

  “出口轉內銷,空間很廣闊。”山東臨沂興業陶瓷有限公司的一批餐具在國內電商平台上線后,僅6小時銷量就突破4萬件,這讓以前從未涉足國內電商的企業負責人王昌興信心倍增,“業績遠超預期,接下來將上線更多符合國潮審美的陶瓷產品。”

  今天的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給機制靈活、創新意識強、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廣大民營企業帶來很多新的機遇、提供更大發展空間。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民營經濟必將不斷站上新的台階。

  信心與底氣,還來自中國民營企業堅韌而強大的發展內生動力。

  兒童安全座椅和嬰兒車產品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主要國家平均市場佔有率超過1/3……盡管輸美產品一度暫緩,但“底牌”充足的好孩子集團董事長宋鄭還依然從容淡定:“越是有危機,越要開發新產品。一年幾百項專利,領先全球同行,難道還怕壓力?”

  中國經濟的宏大敘事中,總是閃耀著一家家民營企業櫛風沐雨、創造奇跡的動人情節:新希望集團,創辦43年,先后頂住豬周期、國際金融危機等影響,成長為全球農牧與食品產業龍頭企業﹔寧波臻至模具,克服疫情影響,奮戰15天,拿下原本由國外廠商負責的模具訂單﹔廣州明珞裝備,缺錢也要搞技術攻關,躋身頂級車企供應鏈,彰顯“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勁頭……

  “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這是民營經濟的內在氣質,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也是通向未來的成功密碼。

  “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台實施,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民營經濟必將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1日 02 版)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