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鮑陳熱:新芽在當代長出來(人物)

竇皓
2025年05月2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心·痴夢》劇照。祖忠人攝

  劇團的老樓“醒”了。銅鈸一顫,台州亂彈劇團老排練廳像口共鳴箱,將梆子聲、雲鑼聲、吊嗓的咿呀聲揉碎了,潑向窗外。朝陽將鮑陳熱的身影勾勒在鏡牆上:她單腿獨立在八仙桌大小的空處,手腕翻轉間,水袖成了活物。隻一瞬,貂蟬的嬌媚與決絕便活了。

  除了貂蟬,《活捉三郎》裡的閻惜嬌、《做媒》裡的阿英、《心·痴夢》裡的崔氏、《我的大陳島》裡的葉青青……從閨門旦到潑辣旦,從歷史人物到現代女性,鮑陳熱在小小戲台上演繹百態人生,與台州亂彈相伴20年。5月21日,她成功摘得“梅花”,成為梅花獎評獎改革后首個獲獎的民營劇團演員。

  30年前,金華武義縣坦洪鄉的草台戲班總晃著一根細麻繩。7歲的鮑陳熱貓在幕布后,用爺爺做的舊木偶,跟著舞台上婺劇的唱腔鼓點牽線比劃。12歲那年,父母把小學五年級的鮑陳熱送到武義的蘭香藝校。這所專門培養婺劇表演人才的學校,由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鄭蘭香創建。憑借天生的好嗓子和后天的勤學苦練,鮑陳熱在校內演出中多次擔任主角。

  藝校畢業,鮑陳熱被台州亂彈劇團“相中”。台州亂彈一度瀕臨消失,沒有系統性、成體系的訓練模式。當時能教鮑陳熱和團員們表演的,隻有台州亂彈的老藝人。作為“文戲武做,武戲文唱”的珍稀劇種,台州亂彈對演員的唱念做打要求極高。鮑陳熱整日泡在練功房,千遍萬遍抬腿旋轉,“一幀一幀”觀察自己的口型和表情,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實打實演繹什麼叫“不瘋魔不成活”。

  很長一段時間裡,劇團的演出並不被看好。有次演出結束后,有老戲迷直接指出:“你們唱得是好,可這分明不是台州亂彈的路數!”質疑聲背后,折射劇種傳承的深層困境——演員多出自婺劇科班,表演難免帶有其他劇種的烙印﹔老藝人的口傳心授飽含舞台智慧,卻難成系統教學體系。當時,有不少同期演員離開劇團甚至戲曲行當。“大家出走可以理解,但我想再堅持一下。”鮑陳熱說。2010年3月,搭載演員的大巴在赴演路上發生側翻,19名成員重傷。一時間,“台州亂彈劇團沒了”的傷感籠罩在人們心頭。這份遭際反倒讓團員們憋上了一股心勁兒,后續的時間裡,受輕傷的團員一邊照顧住院的重傷團員,一邊抓緊時間復排戲劇。27天后,他們帶著7台復排大戲重返舞台。謝幕時滿場“好”聲如潮,后台卻哭成一片。

  2016年,鮑陳熱主演的《戚繼光》登陸國家大劇院。這是台州首個亮相京城的劇目,也是浙江首個獻演國家大劇院的地方小劇種。為演活抗倭民女沈海平,她做足了“戲外功”。跟著老師學劍術,一招一式都認真揣摩﹔跑到海邊觀摩漁民織網,感受他們的生活氣息﹔包裡裝著圖書館借來的一沓史料,只要排演空隙就翻出來閱讀。那段時間的鮑陳熱,一舉一動活脫脫成了沈海平。“傳統戲不是博物館展品,我們排戲時就講,角色得沾著泥土香。”鮑陳熱說。

  這樣的准備工作,每排一部新戲,她都會重復一次。葉青青、閻惜嬌、崔氏……她在越來越多的角色中突破自我。亞運會、世界互聯網大會、央視春晚等,台州亂彈從地方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如今,她的粉絲中90后和00后佔多數。

  鮑陳熱說:“老戲是根,但得讓新芽從當代的土壤裡長出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9日 20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這裡的實驗室產“金子”
  當透明光伏材料在農業溫室掀起綠色能源革命,當石墨烯纖維、薄膜、氣凝膠等材料被搬上生產線……近日,記者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中看到,這些誕生於浙江大學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著“實驗室—創業園—產業區”的黃金成果孵化轉化鏈條,批量上演從論文到產品的“蛻變”。 近年來,浙江大學在高分子、材料、光電等多元化領域深耕基礎研究,同時勇於探索新技術、新賽道,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轉化效能,服務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貢獻浙大智慧。 “我們研發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調整吸收的光譜波段,在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時,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生物質能,實現了能源、農作物產量與生態的三重增值。…
浙江:為企業揚帆出海系好“安全帶”
  人民網杭州5月22日電 (康夢琦)有效信息難獲取、專業資源難對接、風險防控難落地、生產經營難拓展、海外遇事難解決……曾幾何時,一系列難題與痛點阻礙了浙江企業出海的腳步。為助力企業安全出海、出海安全,近日,浙江省公安廳在浙江警察學院舉行了企業出海風險防控主題活動,正式啟用海外公共安全之江研究中心、上線運行“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並發布首批智庫成果。 “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