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區一特色”人才服務系列報道

在楊浦,一條秀帶實現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
2025年06月24日13:4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從上海軌交18號線丹陽路站出來步行約300米,就能看見一座“鬧中取靜”頗具科技感的建筑,周邊綠樹縈繞、風景宜人。

科學家社區

科學家社區

這裡就是楊浦精心打造的科學家社區。

也是楊浦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再到“人才秀帶”,全面推進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上海楊浦走出了一條創建人民城市示范區的創新發展之路。

高品質人才社區,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生態

科學家社區服務生活、工作在楊浦的院士和各類高層次人才,以及大量在線新經濟、現代設計、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青年人才,並輻射全球科學家。楊浦區人才局多次組織邀請生活工作在楊浦的院士、高層次人才到科學家社區參觀,聽取意見建議。

科學家社區

科學家社區

楊浦區人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地走訪、發放問卷、座談交流等方式,傾聽院士、專家意見,我們發現高層次人才對居住的需求已經從原來簡單的“一間房、一張床”向“更高生活品質、更濃社區氛圍、更多群體鏈接”轉變,科學家社區不僅要讓人才們“有得住”,更要“住得好”。

作為上海市“一城三區一帶”人才高地重點區域,楊浦區將打造高端人才領銜入住的科學家社區,海外人才聚集的國際人才社區,響應青年人才成長所需的青年人才社區。

知人善任“用”才,打造創新實踐基地項目

一直以來,楊浦區高度重視博士后人才在推動城區發展中的引擎作用,於2004年成立了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積極促成了產學研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

政策宣講

政策宣講

目前,這一基地已經成為了中小型科技企業、政府、高校實現三方共育共享博士后資源的重要平台。據了解,“博士后人才+企業科研項目”的合作機制,已經成為了楊浦區產學研發展的典型案例。

為了利用好博士后這一人才資源優勢,楊浦制定了配套政策支持。科研項目通過對接、評審、立項、備案等程序后,可獲得項目資助,博士后個人也可相應獲得一次資助。

提到惜才、用才,上海楊浦“創業之星”大賽自2016年舉辦以來,選拔出來的數百余位“創業之星”已有34人成長為市級高層次人才,10人成長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家企業成長為上海科技小巨人,11家企業入選楊浦雙創小巨人。據悉,“創業之星”大賽作為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重要舉措,已成為楊浦筑巢引鳳的重點品牌。

真情實意“留”才,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引才、用才,更要留才。

第二批“楊浦人才看濱江”活動

第二批“楊浦人才看濱江”活動

近年來,楊浦區連續組織“楊浦人才看濱江”活動,一大批在不同領域創業的楊浦高層次人才沿著濱江步道,感受著百年工業積澱下的歷史根脈。

“要帶他們體驗楊浦的發展,也要真真切切地幫他們解決問題。”每次看完濱江,區高層次人才中心總要與這些人才進行座談,及時協調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困難,用真情感人,用真心留人。

目前,楊浦“人才秀帶”愈發閃耀。丘成桐領銜的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創博港等紛紛在此落地生根,“創業之星”大賽等品牌讓優秀的創業人才來到楊浦……

楊浦構建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發展機制,加快推進人才評價改革,強化市場導向的用人主體評價激勵,加速人才安居工程向更高生活品質、更濃創新氛圍轉變。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楊浦將繼續通過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這套“組合拳”,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實現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楊浦區供圖)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