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中國丨梅雨潤江南,又到品梅時

形潤如珠、色深似紅瑪瑙
指尖輕捻沁出一抹緋色
輕咬一口便汁水四溢
“閩廣荔枝、西涼葡萄
未若吳越楊梅”
今天的主角
便是讓北宋頂級“美食博主”
蘇東坡都忍不住大贊的
盛夏水果“頂流”
——楊梅
來自中國的“紅寶石”
楊梅又名龍睛、朱紅
是我國本土原生水果
栽培食用歷史
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
如今
在浙江、雲南、廣西
貴州、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其中浙江是主要產區
這顆嬌氣的江南水果
愛濕熱、怕暴晒、戀酸土
而浙江仙居背倚群山、靠近東海
丘陵山地直迎豐沛的海洋水汽
化作滋養的甘霖
加之酸鹼適中、富含礦物質的沃土
為楊梅的生長提供了
天然的優良環境
到了梅雨季
楊梅成熟滿山紅
個頭如乒乓球大小的東魁楊梅
宛如紅寶石般璀璨奪目
要知道
標准乒乓球直徑約40毫米
而果徑35毫米
不過是東魁楊梅的常規水平
像重達50克的“楊梅王”
果徑更是超45毫米
輕咬一口,汁水迸濺
甜佔九分、酸余一縷
除了台州仙居的東魁楊梅
溫州甌海的丁岙楊梅
紹興上虞的水晶楊梅
寧波余姚的荸薺楊梅
和舟山的晚稻楊梅
也在整個盛夏
接力登場
從枝頭到舌尖的“快速鎖鮮”
“世界楊梅在中國
中國楊梅出浙江,浙江楊梅數仙居”
這絕非虛言——
世界上98%的楊梅
經濟栽培面積都在中國
而中國60%左右的楊梅
都來自浙江
其中
仙居更以13425株百年古楊梅樹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古楊梅種質資源庫
憑“梅茶雞蜂”復合種養系統
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証
2024年
仙居全縣楊梅種植面積達14.7萬畝
投產面積13.8萬畝
產量12.1萬噸
鮮果產值12.3億元
全產業鏈產值45億元
奈何楊梅
“一日味變,二日色變,三日全變”
為了鎖住枝頭的那一口鮮甜
仙居人展開了一場
與時間的極速競賽
凌晨1點
趁著夜色
果農們頭戴探照燈
上山採摘下八九成熟的楊梅
前半夜集中採摘
后半夜進行分級篩選
再經過3小時左右的預冷
隨即搭乘當日最早的物流
發往世界各地
曾經“初疑一顆值千金”的稀罕物
搭上了國內物流快車
哪怕遠在北京、上海、廣州
食客也能在48小時內
邂逅這枚剛從仙居枝頭摘下的
鮮甜“紅寶石”
留住夏天的“神仙吃法”
為了吃“透”楊梅
食客們最大限度發揮了創造力
榨汁喝是驅散暑氣的楊梅汁
晾干了變成酸甜可口的果脯
加麥芽糖煮到起膠質
便成了可以蘸食的楊梅果醬
小排焯水撈起
油鍋裡略翻炒
楊梅汁替代醋糖
慢火燉煮半個小時
便是酸甜裹挾肉香的楊梅仔排
開胃解膩
新鮮古楊梅+冰糖+高度白酒
放入酒壇、封存數月
一盞入口
回甘如夏風輕拂
楊梅冰沙、楊梅果凍、楊梅冰淇淋
讓食客擁有了一整年的楊梅幸福
梅雨潤江南
又到品梅時
這個夏天
“梅”你不行
全國特產“大摸底”
你還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薦?
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
與你一起
發現更多“中國好品”!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張玉珂
監制︱李娜 戴謙 劉雲 常國水
策劃︱翟巧紅 張素玲
文案︱程欣 劉欣蔚
字體︱萬祥生
設計︱張素玲
支持︱仙居縣委宣傳部
責編︱翟巧紅 編輯︱張素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